• 36阅读
  • 0回复

从兴边富民到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4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兴边富民到走向世界
新华社记者曹绍平
今年以来,从我国陆地边疆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各地在沿边开放中先后提出的新战略、新目标:
黑龙江省雄心勃勃,要在21世纪初把黑龙江省建成东北亚经济的一个中心,把边境城市黑河建成贸易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指出,全面实施以开放促开发的沿边经济发展新战略,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宏大的开放区,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国际贸易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心奋力开拓中亚各国市场,把新疆建设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建成名符其实的全国向西开放的陆边前沿阵地和窗口;
西南五省区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尽快形成强大的经济实力,走向东南亚、南亚和更广大的国际市场,把大西南和中南半岛经济圈紧密联系起来。
这一个个鼓舞人心的宏伟目标,如果是前几年提出,一定会被人看成是乌托邦式的假想,而今天人们则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崛起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边贸为先导的沿边开放,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多重视。更没有人会想到,传统的边民互市,汇入时代的大潮之后,竟引发出今天令国人世人瞩目的沿边开放,使沉寂多年的我国边疆地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特别是今年以来,沿边开放继续升温,贸易额急剧增长,国内外客商像潮水般涌来,以及伴随着边贸的发展,一批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边境县(市)先后脱贫致富,一批边境城镇的崛起……逐渐将沿边开放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展示在人们面前,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企业界、金融界、商界乃至“跑单帮”的个体户好像发现了发财的新大陆,纷至沓来。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十几万中外客商活跃在我国十几个边境城市。人口只有8万的黑河市,今年上半年已接待中外客商11000多人(次),达成159多个协议项目,协议金额达37亿元人民币。当地政府划定的近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很快被中外客商征用一空。在云南省的一批对外口岸,记者看到每天客商云集。人口刚满万人的边城畹町市,1991年边贸总额已达2.7亿多元,常住在这里的商人有8000多人。与畹町同为国家一级口岸的瑞丽,现在每天进出境的客商及办事人员在一万人次以上。
高层决策者们从沿海内地介入沿边开放有增无减的势头中,从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对接产生的巨大效益中,也已感觉到沿边开放在我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是不可缺少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
从边民互市、易货贸易到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活跃经济、兴边富民到推进区域性经济合作、争当各“经济圈”中的一个中心;从一市一县的发展计划,到一省一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反映了我国边疆地区的人们已开始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纳入国内、国际经济的大体系中去运筹。实践证明,沿边开放就像一台巨大的发动机,使边疆地区经济终于有了自己启动的动力;又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聚集着经济启动的各种要素;它还是一所大学校,正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本地区、本民族的经济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
权威人士认为,我国的沿边开放正由以边贸兴边转向为中国经济腾飞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我国的沿边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大趋势,进一步启发和开阔了边疆地区人们的眼界和思路,也增强了人们的紧迫感。有关人士指出,沿边开放新战略的提出,是边疆地区人民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沿边开放的新发展及时作出的判断和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