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同心携手共创未来——刘泰英谈两岸科技交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同心携手共创未来
——刘泰英谈两岸科技交流
新华社记者万红强
“进一步的科技交流将会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应成为今后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方面。”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刘泰英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刘泰英此次来大陆是为了参加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两岸产业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作为台湾与会代表的总召集人,他对两岸科技经贸交流进行回顾与前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泰英认为,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经贸交流已打下一定的基础,发展科技交流将开创两岸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他说,通过科技合作交流,两岸可以提高各自的产业技术水平,也将改变台湾技术上过分依赖日本、美国、欧洲的现状。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日益形成,经济竞争会更加激烈,而高技术产业又是未来经济的主体,因此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提高中国人在新世纪的世界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泰英认为,大陆在基础科研、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台湾有资金,有科技成果商品化、开拓市场的经验。通过两岸科技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有助于密切两岸经贸交流,还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他分析,两岸可优先发展航空航天、机械自动化、通讯技术、核能发电、医药工程等五个方面的合作。他说,台湾航空工业一直在发展,但只是生产一般零组件,还没有高科技产品;大陆在材料工业和高精度技术设备上有明显优势。大陆这些领域的高科技实力,对于台湾产业升级,提高台湾工业自动化水平意义重大。
刘泰英设想,两岸科技交流可以共同研究、利益共享,利用大陆高科技人才和台湾充裕的资金,共同进行科研、生产、开拓市场的工作。
刘泰英指出,鉴于两岸科技合作交流刚起步的现实,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在以下六个方面达成共识。一、系统协调一致。产品技术系统不一样,将会给今后合作带来许多困难。二、零组件标准化。高科技产品零组件非常多,要合作必须实行两岸统一的标准。三、建立信息交换渠道。高科技领域竞争激烈,生命周期短,快速畅通地交换两岸科技信息情报非常必要。四、加快两岸科技人员的交流。目前,台湾科学家来大陆没有问题,大陆科学家去台湾却困难重重,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方便大陆科技人员赴台。五、统一科技术语。40多年的隔阂使两岸科技术语不一致,希望共同编撰一本两岸技术术语对照辞典。六、希望两岸人士就知识产权保护达到协议,为专利技术转让奠定基础。
刘泰英最后表示对两岸科技交流持乐观态度。他说,要做的事很多,随着两岸沟通协调的加深,科技交流会不断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