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读《中国近代社会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4
第5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读《中国近代社会史》
侯样祥
综观我国社会史研究,目前仍存有两个偏颇:一是社会史研究未能与历史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二是社会史理论体系的研究与专题问题的研究显得有些脱节。最近,乔志强同志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的问世,不仅对上述研究中的偏颇有了克服,而且成为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史论著。
首先,本书是对长期以来固定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模式的冲击和对深化近代史研究的促进。解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一直成为学术研究之热门,仅名为“中国近代史”的专著据不完全统计就达百余种。但是,无可置疑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近代史研究主要被传统的几大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的固定模式所束缚,致使整个研究很难真实地反映社会演变的全貌。《中国近代社会史》融合了近年来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独辟蹊径,首次从社会史这一新视角研究了近代中国。作者通过对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诸问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对近代中国的新理解。与以往的中国近代史专著不同,本书突破了传统的近代史研究格局,从社会史的内在规律出发,将近代社会史内容规划成社会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三大块,对近代人口、家庭与婚姻、社层、物质精神生活、人际关系、社会各种功能等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着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在近代史研究领域创造了许多新说和为不少旧说提供了新证。为近代史研究开拓了新领域。显然,这对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
同时,本书在专题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较好地完成了社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社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是社会史研究中首先应予相当重视的大问题。1949年前,由于理解性错误,社会史被误认为是社会发展史。近年来,社会史更多地被学者们理解为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学问。这样,由于理论与专题问题研究的脱节,因而直至今天还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其他社会史学科体系的建构不同,本书作者们积近十年研究之功,在理论研究与专题研究都有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社会史学科体系。作者认为,社会史不是社会发展史,社会史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及其机制发展的历史,社会史的理论体系应由社会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功能学三部分构成。社会构成是指组成社会的各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家庭和婚姻、宗族、社区、民族、阶级和阶层等六大要素;社会生活是比社会构成更深入一个层次的社会现象,它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际关系等三部分内容;社会功能是社会史中最高层次的社会现象,它以研究教养功能、控制功能、变革功能等为主。作者这一社会史学科体系是建立在较为扎实的专题问题研究基础上的,书中在许多专题问题研究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