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夷安“三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4
第8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夷安“三绝”
魏修良
山东高密,古称夷安。夷安人聪慧勤朴,晏婴、郑玄等历史名人均出于此。更有民间艺术“三绝”——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民间剪纸为世人称道,蜚声海外。

前些时,我陪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到高密北乡拍摄扑灰年画专题。在姜庄镇甄家屯80多岁的老艺人王司山家里,我被一幅幅栩栩如生、具有独特风格和画法的作品所陶醉。看他们扑灰起稿,手绘画面,运用一系列特殊技巧、专用工具,画面上人物鲜活,淳朴典雅,生活味甚浓。浓墨淡彩,颜色明丽而不艳,脸部透明而富有弹性,听说这种“粉脸”效果是其它民间年画所没有的。又听说此画是受文人画及庙宇壁画影响,在500年前由高密北乡老百姓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开半印半画木版年画之先河。1984年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曾一震京华。我信手拿过王司山手边的一块晒干的咸菜,但见上面刻着规整的花卉图案。我有点不解,王司山说这是画扑灰年画“磕花”用的。他在传世之作《姑嫂闲话》中姑嫂的衣饰上均匀地磕上几团,顿觉破了一块黑,活了一张画,给这姑嫂也增了几分姿色。我把这“咸菜”托在手里,细细端详,似乎领悟到这咸菜与农民之间的深层联系和底蕴。

在我孩提时代,一进腊月门,就曾跟着拨郎鼓满街跑。向父母缠几个钱买个泥虎泥猴什么的,总是爱不释手。那泥老虎会响泥猴子会叫猪八戒背媳妇会笑,怪神秘怪喜人的。那时就听老人们说这是聂家庄的,是聂家老祖宗传下来的独门手艺。“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几乎家喻户晓。
谈起这些声、色、形、动俱佳的泥塑品,夸起他们的泥玩艺儿飘洋过海、登上大雅之堂,老人们总是忘不了他们的老祖宗。说是明朝万历年间,从河北泊镇来了一个逃难的,一条扁担挑了两个孩子,为了养家餬口,试着用当地的黄泥巴做一些圆筒筒,装上土花药,一点哧哧冒花,给人送上一个多要点饭。以后就捏些小动物,上点土色,渐渐卖开了,一辈辈变着样子传下来,越做越好,名气也大了起来,还上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辞典。至今,在聂家庄人的家谱上还写着祖宗聂福来的名字。不管这名字是否真实,可只要提到聂家庄泥塑,聂家庄的老少爷们就会露出欣然的微笑,说是聂家福来。

“彩纸手中拿,剪下自生花。十二生肖显神通,庄户人家福倒挂。”在高密农村,我处处看到这种景象。听说这里剪纸艺人遍及千家万户,剪纸世家也不少,有些村还成立了剪纸协会。
在井沟镇河南村,我见到了范祚信一家。这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且剪艺颇高。只上过四年小学的范祚信已届中年,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进行多次剪纸表演,举办个人剪纸展览。大照片上了《美术》杂志,外国人到他家作客。女儿范云英随团到日本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中国魔剪”。范祚信之妻刘彩花剪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收入了国家级出版社剪纸集,深受专家好评。
剪纸离不开民俗,高密剪纸更是这样。看传统剪纸长卷《老鼠娶亲》,那浩浩荡荡的老鼠娶亲队伍,旗、牌、伞、扇等应有尽有。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不亚于皇家的公主出嫁。那稚拙中藏精巧,粗犷中含清秀的剪纸风格也正是高密人民勤朴性格的体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