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革新求实——记山东岱庄劳改支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革新求实
——记山东岱庄劳改支队
本报记者 何伟
当司法部将集体一等功的奖旗授予山东省岱庄劳改支队时,不少人好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劳改支队,靠什么跃上了劳改系统的排头兵?
改革就要求实
这天,支队政委马林召集干部研究革新思路。话匣尚未打开,一起严重事故的报告先送了上来:有名犯人因违反安全规程,撞成重伤。
岱庄劳改支队是安全生产的标杆,支队荣誉室里,密密匝匝悬挂着年年夺来的锦旗。邹家华副总理亲自授旗的场面,岱庄人至今历历在目。现在发生重伤事故,谁都明白,如果按生产事故定性,不仅岱庄多年的声誉扫地,来年的先进也会泡汤。有人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检察机关调查这起事故之后也认为,犯人确有违反操作规程的原因。
认识渐趋统一,不料政委马林却语惊四座:“事故固然有犯人的主观因素,但也有我们工作中的疏漏,宁可丢掉荣誉,也应按生产事故定论。”对此,有人不解,有人不满:“干嘛非跟自己过不去。”马林语重心长地说:“改革,就是要在我们的队伍中树起求实的作风。”
改革深入大墙内
劳改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大墙内的改革比社会上慢半拍。
支队医务所,有许多大学本科生,可就是不看病,狱内人员有病都往医院推。
狱内一个中型车队,一年竟亏损八十万元。原来,司机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包”!支队领导被逼上改革的“梁山”。起初他们举棋不定,怕出乱子,可年终一结算,消耗由原来的一百七十万骤降至五十万元。
相比之下,人事制度的改革难度更大。小小狱政科,有六个科长,决定一件事,缺一人就拍不了板。遇到责任,相互推诿。谁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谁也奈何不得。有人说政法干部的饭碗最铁、交椅最牢。政委马林偏不信邪,就地免了两个干部的职。“这些可都是老同志,辛苦了大半辈子,照顾一下算了。”说情风四起。“照顾这照顾那,谁来照顾工作?”支队领导不为所动。相反,车队有位工人能力强,破格提升为部门领导。“只要有能力、肯干,工人也能当干部。”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墙内产生震荡。有人惊鄂,有人欣喜。然而,小小的改革却使岱庄支队的改造和生产实现了双飞跃。
最近,山东劳改局听取了直属单位的改革情况后,认为岱庄支队的改革“实实在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