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凝血酶、和氏璧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凝血酶、和氏璧及其他
毛书征
前不久,在珠海赢得重奖“状元”的迟斌元,是青岛人。他的获奖科研项目——凝血酶的提取技术,比国外从人血、牛血中提取的方法更为先进。海外多家大公司曾出巨资购买此项技术,也有人出重金聘请迟斌元带着技术去国外投资办企业,他都没答应。值得深思的是,迟斌元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七年三次回故乡探亲时,与青岛有关部门洽谈转让这项技术,结果不是谈不拢,就是受冷遇。
这件事使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和氏璧的故事。识玉能手卞和,先后向楚厉王、楚武王献玉璞,竟被这两位君主说成“欺诳”,砍去双脚。后来幸遇楚文王,允许打开璞玉检验,结果证明卞和是正确的、真诚的,楚国也获得了宝物。
青岛的“有关部门”自然不是“楚厉王”、“楚武王”,他们当时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困难,未能接受迟斌元的盛情美意。但是根本原因毕竟还是科技意识不浓,对科技面向经济、经济依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尚未吃透弄清,故而有眼不识凝血酶。古语云:“政从正出,财自才来”。社会财富需要人才和知识来创造。我们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强国富民,振兴中华,首先需要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和提高;而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又在于重视人才、多出人才。当前特别需要培养科技开发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所以,千万不能再重演和氏璧的悲剧了。
和氏璧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新科研项目,要通过大胆试验来鉴别“宝”与“非宝”。各级领导者通过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大多数人思想解放,敢为人先,积极支持改革开放,积极鼓励大胆试验和探索;但是也有极少数领导者自满自足,主观武断,官僚主义,或者受旧体制的约束,对卞和之类的改革探索者和科技人员十分冷漠。司马迁曾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我认为,更宝贵的是卞和用双脚和心血换来的千古遗训。
总之,我们应该采取更大胆更主动的举措来接受有眼不识和氏璧和凝血酶的教训,学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允许探索,允许试验,允许失败,使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振兴中华中充分发挥出来。只要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加强,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真正成了各级领导者的共识,那么就一定能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从而也就一定能使国民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