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邓小平论中国国情》编辑说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6
第1版(要闻)
专栏:

《毛泽东邓小平论中国国情》编辑说明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组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历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并且成功地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领导人民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飞跃还没有完成,还要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实现这两次飞跃,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第一次飞跃的最高理论成果,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第二次飞跃的最高理论成果,是形成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理论创造。我们党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体现。
这两次飞跃,好比一篇文章的上、下篇。上篇是下篇的前提和基础,下篇是上篇的继续和发展。上篇和下篇,都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立足于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分析中国国情的典范。
为了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好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好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避免“左”右摇摆,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编选了这本《毛泽东邓小平论中国国情》。
关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贯穿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许多著作中。编入本书的,是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共八十八篇。其中,毛泽东同志的二十四篇,邓小平同志的六十四篇。邓小平同志的,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著作。这些著作,反映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实现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进程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认识成果。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中国国情的分析,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我国社会性质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主要矛盾;历史文化特点;中国在国际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从这些科学分析中,我们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深刻教益。
第一,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基本依据,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以引导革命走向胜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亦即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只有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633页“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这些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而发生的关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646页)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一个决定的因素,是因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这又是和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经验证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成熟程度,总是同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成熟程度相一致的。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发生的几次大的挫折和失败,犯过的几次右的和“左”的错误,具体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一条基本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脱离了中国国情,离开了对于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及其特点,深刻地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一系列战略和策略,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状况的客观分析,才提出和解决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指导方针,为我们党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真正懂得我们党为什么只能实行现在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的政策的原因和道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相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马克思主义最讲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列宁主义,就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巨大发展,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也就没有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讲实事求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口头上讲实事求是而行动上不按实事求是原则办事,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所从事的丰富革命实践和巨大理论创造过程中,有一个根本的显著的特点,就是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僵硬的教条,从来没有离开对于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毫无疑问,我们现在需要、将来也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820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52页)。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如果对中国国情茫然无知,或者一知半解,对马克思主义是注定学不好,也用不好的。只有把两者正确结合起来,才谈得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讲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其核心问题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对中国改革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其他各种矛盾。对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著作中,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认真阅读这些著作,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行改革开放方针的必要性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好地统一全党认识,更好地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第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必须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国情是历史和现实、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国情的特点不同;即使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也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294页)对于国情的认识也是这样,既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上把握某些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东西,又要从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上研究不断变化的情况。今天的中国已经和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有了本质的不同。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当然不能割断历史。但是我们要指导今天中国的实践,必须把基本着眼点和主要注意力放在研究今天中国的现实问题上。这里,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要始终注意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这是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另一层,是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的前提下,注意跟踪研究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们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应当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于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也必须看到,事物在不断向前发展,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的认识必须跟随实践的前进而前进。在我们面前,仍然有许多尚未认识的必然王国,需要我们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比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定、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如何做到既警惕右,又主要防止“左”;如何正确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两只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如何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领导班子;如何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扎扎实实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等等。毫无疑问,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和照搬外国经验,都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在老老实实研究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新的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分析和解决,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90年代,是我们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的重要谈话,丰富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有在实践中证明完全正确的党的基本路线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中国情况办事,扎扎实实地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较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