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着力宏观——鞍山市政府转变职能纪实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6
第2版(经济)
专栏:

着力宏观
——鞍山市政府转变职能纪实之三
新华社记者 陈光明
鞍山市转变政府职能,横向不交叉,纵向放权力后,又遇到政府部门如何管理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摸索,他们终于总结出了由过去一条线式的垂直型管理改为扇面型的矩阵式管理方式,由一味管微观到着力于宏观调控。
——改善宏观调控手段,变“企业是最小的政府,政府是最大的企业”为“小机关、大社会”。市里把经济管理的重点放在确定并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做好综合平衡、协调重大比例关系、搞好综合配套,为中直企业与地方企业互帮互带牵线搭桥做“红娘”等上。市里邀请国内100多名专家,共同研究制定鞍山经济发展“八五”规划和十年规划。已先后制定出科技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环园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许多宏观规划。
——发育各类市场,推动企业进市场。目前,鞍山地区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具有配套功能的市场体系:证券、技术、劳务、粮食批发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完善;194处肉类、蔬菜、服装、小商品市场遍布城乡;果品批发市场成为辽南地区水果集散地;西柳服装市场每天上市人口高达5万人次,成交额210万元;南台革制品和禽蛋市场在东北地区颇有影响。前不久,辽南地区最大的汽车市场又在鞍山建立起来。市政府大力发展和完善钢材市场,向长期合同期货交易方向发展,还及早发育产权转让市场、信息市场,加快完善各类市场营运规则,促进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流通交易秩序。
各部门牵线搭桥搞服务,扶持企业步入市场。今年5月上旬,举办了鞍山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经济、贸易、科研、文化为一体的’92梨花节,日本、美国等1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300多位海外客商和国内4500多位科技、工商人士前来交流合作。全市数百家企业参加洽谈协商活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企业深化改革后顾之忧。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先后调整制定了6个方面的改革规定,扩大了全民企业待业保险范围;对集体企业新招职工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制定了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措施,集体企业实行了待业保险制度等。同时,市里出台发展劳服企业优惠政策22条,巩固发展劳动就业企业。全市建立了10个待业职工生产自救基地,并已具备生产能力和规模,全市已安置6819名撤岗人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广泛开拓生产经营门路。市里对新办的三产企业在经营、用工、价格、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目前,全市正新建、翻建商业设施和专业市场18个,还在高速公路边建招商区、经济特区。在市内辟多处商业街,发展早市夜市。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简政放权后,市政府摆脱繁琐的杂务,集中精力改变城市面貌,治理环境污染。市长带领综合部门多次现场办公,使北方机电开发区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六通一平”。已有十余家外资企业开始建设或签订投资建厂合同;道路改造、地下排水、煤气热电、引水入鞍等大型工程进度加快。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和商业橱窗装饰了霓虹灯和各类彩灯,钢都变成“不夜城”。兴建了别致的外商生活区,成立了外商投诉中心,外资企业物资公司和鞍山海关,使投资软、硬环境得到改善。许多在心目中一直把鞍山想象为“傻大黑粗”的外地人到鞍山的第一印象是:没想到鞍山的天如此蓝,地那么绿,建筑这样美,人们穿着打扮那么入时。
鞍山市政府各部门中现在流行着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叫做“换位思考”,即遇事先从企业经营者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厂长经理怎么办?”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工作方式的重要变革。市里每年抽出1000多名机关干部到企业任职,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亲身体验办企业的酸甜苦辣,增强服务意识。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上半年已有47户亏损企业甩掉了亏损的帽子,亏损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2%。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