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绿色的“希望工程”——湘南农业综合开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6
第2版(经济)
专栏:农业综合开发巡礼

绿色的“希望工程”
——湘南农业综合开发见闻
本报记者 任兆欣
来到湘南,陪我下乡采访的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同志指着连片的水田介绍说:“搞了3年农业开发,关键就是水。解决了水利问题,大片稻田可以增产,大片旱地可以改成水田,大片荒坡可以开成耕地。正是牵住了这个牛鼻子,3年开发,虽连遭3年大旱,我们却实现了3年增产。”
湘南包括衡阳、郴州、零陵3个地市,下辖31个县市,1500万人口,1200万亩耕地。相对于湘北洞庭湖区,湘南水利条件差。建国以来湖南发生15次大旱,湘南占了12次。而另一方面,这里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又极其丰富,现有耕地的3/4是中低产田,另有900万亩可垦荒地。1989年7月,湘南被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从此一个前所未有的绿色“希望工程”拉开了序幕,使数百万湘南人的生活改变了模样。
水在河里流 人在岸上愁
——一个成为过去的故事
全国著名的“衡邵干旱走廊”就是以衡阳和邵阳命名的,衡阳500多万亩耕地中有100多万亩水田常受干旱的威胁。由于水利设施不足,湘江支流的沿岸还有不少缺水型中低产田。衡阳开发办的同志让我去看杨梓坪,说它过去是“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的老典型。
杨梓坪农业综合开发区位于衡东县城关,湘江支流洣水河畔。站在田埂上,就可以看到不远处浩浩荡荡的河水。没有提灌设施,水不会自己流到田里,附近3个村4000多亩耕地只能常年旱作,农民吃饭成了问题。1989年冬,杨梓坪正式立项开发,国家投资97万元,贷款8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利用洣水上原有的水轮泵电站,修了一条1000米的倒虹吸管,4处渡槽,6处电灌站,把2500亩旱土改成了水田。我们去的时候,一眼望不到边的田畴正在等待开闸放水,农民们说,今年这2000多亩田都可以插上早稻。去年这个项目区人均粮食产量已达307公斤,基本实现自给。
3年开发,衡阳市把近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70%—80%都用在了像杨梓坪这样的水利工程上。新建配套工程3500多处,新增有效水量1亿多方。去年衡阳遭受10年来最大的旱灾,开发区却增产了2亿公斤粮食,从而使全市粮食没有减产。
引水灌溉与排出“锈水”
——水的双重矛盾
“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人们曾经这样描绘郴州。郴州处于南岭山脉顶部,水分三个方向分别流入湘江、珠江和赣江,自己却没水行船。除了像衡阳一样年年受旱之外,郴州还有特殊的苦恼:一是有色金属矿藏丰富,挖山开矿,却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老百姓把这种水叫“矿毒水”;二是山区地下水位过高,影响禾苗根系发育,当地把这种水叫“锈水”,称这种田为“冷浸田”。郴州水田总面积245万亩,冷浸田占了将近一半。
郴县有个白露塘开发区,3万亩耕地靠河水灌溉。河上游有个有色金属矿,“矿毒水”使土壤板结,产量越来越低;同时,这片土地又处于峡谷地带,地下水位高,下挖一尺就能见水,亩产比一般水平要低200公斤左右。1989年立项开发以后,国家投入80万元,农民集资30万元,修了18公里防渗引水渠,引进水库的优质水,同时修了23公里的冷浸水排水沟。我们在大田里和一位正在犁田的农民攀谈起来,他说他两年投了50个工,他所在的村民小组出了1000元钱。“原来这田一季只能出250公斤稻,去年早稻收了400多公斤。”
郴州地区像这样的冷浸田约有120万亩,3年开发已经改造了近1/4。冷浸水排出的田一般当年亩产即能增加50公斤。从1989年到1991年,项目区内人均增产粮食101公斤,郴州过去每年需调入0.8亿公斤商品粮,而现在已经能够自给了。
租赁·承包·合股经营
——开发的新模式
吉普车在大山里盘桓3个多钟头,才进了湘南的边缘——零陵。零陵现有430万亩耕地,而待开发的土地资源就有503万亩,在湘南三地市中,零陵的荒地资源最丰富,人口密度也最低。到零陵之前,就听说有个江永县,3年开发,几乎又“开”出3个江永,而且他们经营得有声有色。
江永县22万多人,24万多亩耕地,人均耕地1.08亩,在零陵也算是多的。人少地多怎么办?最终他们放开了经营权。租赁经营、合股经营、大户承包、大企业办小企业、机关单位办实体、全面开花。县糖厂向一个村租赁230亩荒地种甘蔗,租期20年,按每亩每年12元的价格一次付清租金。村里用这笔钱办了个果场,收入用作集体福利基金。就像这样,全县共有47个单位投资600万元开发土地4万多亩。我们驱车在27000亩的圣人山项目区参观,不时可以看到一块块地界标牌:“300亩优质烤烟基地”、“200亩柑桔基地”,下面都清楚地写着承租单位的名称。3年来,江永县已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水资源20多万亩,扩大耕地3万多亩,水果种植面积增加6.5万亩。
零陵地区3年净增耕地7.46万亩,去年全区粮食总产22.9亿公斤,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现在,湘南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已近尾声。3年的投资规模为5.4亿元,70%以上的资金用在了水利上。3年共增加有效水量6.08亿立方米,共增产粮食8.5亿公斤,棉花51.3万担,开发区有13.8万人口脱贫,项目区内551万农业人口人均增收221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