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这里脑体不再倒挂——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科技体制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这里脑体不再倒挂
——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科技体制改革纪实
郭万相
昔日被戏称为“无钱店”(谐音“无线电”)的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从1986年以来,共开发成功30多个新产品,1991年公司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新产品产值率达90%。1987年到1991年产值和利税分别以每年平均52.4%和36%的速度递增。
改革分配制度,解决“脑体倒挂”
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现有科研人员386名,占职工总数的54%。其中研究生毕业的5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1人,中级职称的140人,初级职称的215人,形成一支多层次相互配套、具有较深业务造诣和独立开发能力的科技队伍。
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接触到分配问题,就把科技人员视为“第二线”,只能拿职能部门的奖金。究竟如何看待科技人员的价值?事实给了人们深刻的教育。1987年,从科室和车间工人精简下来47名富余人员组成了服务大队,这些人劲儿没少费,活儿没少干,经营两年,只上交厂里2万元利润;而搞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安装服务的25名科技人员,仅在1987年就为公司创造了80多万元的利润,占全公司利润的50%。
经过几次类似的效益对比,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的领导者们进一步认识了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劳动的价值。他们从转换经营机制上进行了改革,于1987年在同行业中率先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产品开发——经营销售——销售服务”一条龙承包责任制,把科技人员引上竞争激烈的市场,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以新取胜;市场上争分夺秒,以快取胜,使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比过去缩短了一半,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见效。1990年研制开发出WDZ—7和WDF—7微机电力远动主分站,当年就销售52套,实现产值1560万元,利税183万元。
实行新产品开发一条龙承包制,使科技人员劳动的价值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科技人员的龙头地位和他们承担最大风险的事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1987年以来,这个公司的奖金按照科技人员、一线工人、行政管理人员的顺序拉开了明显的档次。科技人员年平均奖金是工人的2.5倍,是管理人员的3倍,长期没有解决的“脑体倒挂”的大难题在这里得到了初步解决。
生活上优先照顾 使用上破格提拔
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在生活待遇上对科技人员实行“三优先”。
一是调资晋级优先。在工资上研究生浮动4级,大专毕业生浮动3级。晋级时,除上级硬性规定的指标外,凡属公司掌握的调级指标,一般情况下都重点考虑科技人员,特别是有成果的高科技人员。二是分配住房优先。研究生分配到公司后,只要结了婚,就可分到二室一厅的住房。三是生活上优先照顾。公司成立了生活服务队,定期为科技人员送粮,送煤,换液化气,逢年过节还分给科技人员一定数量的鱼、虾、蛋等副食品,解决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为了使有才华的青年人能被很好地使用,他们改革职称评定办法,建立内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聘任制度。企业内部一年一度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聘任,不搞论资排辈,按照业务水平和科技成果进行评聘,各等级的评聘年限的资格比国家规定的少两年。凡是评上和聘为内部职称者,享受国家同等职称待遇。
3年来,他们先后评聘企业内部承认的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88名,初级职称70名。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杨琳、赵旭明先后带头承包了WDZ—7微机远动主站、WDZ—7GX4远动主站、WDZ—8微机远动主站等3个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两名年仅26、27岁的研究生,在1991年被破格评聘为高级工程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