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福兮归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6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福兮归来
苏银琥
东海浪滔滔。
明代中后期,这里是倭寇的天堂,渔民的地狱。后来,戚继光率领大军与倭寇血战,这里又变成了倭寇的葬身之地。
一辈又一辈,故事传下来。
然而,渔民的生活还是如同海水,又咸又苦又涩。
“福兮归来!”
逢年过节,浙江省慈溪市雁门乡的渔民们把盼望幸福的美好愿望写成斗大的“福”字,贴在门上,招福进门。
“福”迟迟没有到。
公元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这个小小的海边渔村送来了春天的气息。祖祖辈辈求福的渔民如各路神仙,跃跃欲试。
38岁的李春来,带着大家的嘱托,踏上了求福的征途……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深山里藏着金银珠宝。有福气的人只要不停地念叨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这扇关闭着财富之门就会打开……
于是,“芝麻开门”的歌风靡全国。
李春来也会哼几句芝麻开门。不过,他今天哼的格外来情绪。他正押着装满酒精的汽车兴高采烈往工厂开。上千里的旅途劳累,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哼着哼着,他闭上了眼睛,仿佛真的看到了金山银库大门被打开的情景……
这是一个还没有正式招牌的“化妆品厂”。党委书记范志荣把李春来叫到办公室。说:“咱乡大部分人生活都富起来了,但还有一些人泡在海水里,咱们应该帮他们一把。听说搞化妆品挺赚钱的,怎么样,咱们也搞一个?”
李春来二话没说,点点头。他心里明白范书记说的那部分人是谁——乡里的残疾孤寡!
这是1987年春天。
李春来挑选了18名有点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办起了化妆品厂。范书记借给了他1.7万元作为办厂资金和一个大礼堂作车间,仅此而已。
化妆品中,“花露水”的生产最简单。李春来选中了这个产品。
“酒精+香精+蒸馏水=花露水”。一位工人老师傅这样告诉李春来。按图索骥,李春来在上海奔波了几天,找朋友,托关系,好不容易花了6000元买下3吨酒精,高高兴兴回厂了。
所以,李春来才得意地哼起了“芝麻开门”的小调。几天以后,李春来又押着满载“花露水”的汽车来到上海。
“你们送来的是什么产品?”某百货商店的采购员问。
“花露水!”李春来答。
“哼,你自己用鼻子闻闻!”
一股刺鼻的气味。
事后,李春来才知道,他买的酒精是工业用酒精,而生产花露水需要纯度很高的食用酒精。不用说,第一批产品全扔掉了。
“芝麻开门”,这门可真难开。
吃一堑、长一智。李春来认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没有人才,致富幸福之门永远不会向你打开!
李春来派人到上海日用化学总厂进行培训,把全厂工人集中起来聘请专家教授来工厂指导上课,按照生产化妆品的技术要求,贷款进行技术改造,做到了人流、物流、气流三分开的严格生产工艺要求。不久,香发水问世,珍珠霜问世,产品第二次进军上海。
据说人要有了福运,心窍大开,聪慧无比。
福,集中体现了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一个人大难不死,说他有福气——必有后福;一个人儿孙满堂——好福气;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求什么?求福。
“福”文化——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工厂的残疾人都说李春来厂长有福气,是员“福”将,干啥成啥。但李春来并没有这种感觉,他感觉到的只是市场这匹难以驾驭的野马和压力。特别是此刻——
此刻,李春来站在上海一家大商场化妆品专柜前。他们厂的产品堂而皇之摆在上面。不过,在眼花缭乱的进口、国产名牌化妆品反衬下,他们厂的产品显得太寒酸了。足足一个小时,李春来站着没有动,他感觉到了一个小时内没有一个人买他们厂的产品的难堪!
作为一名厂长,还有比产品没有人买更心急的事吗?他深深感到,在日趋激烈的化妆品市场竞争中,他的工厂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那么,出路在何方?
说来也巧,李春来和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不期而遇。交谈中,这位老同学建议李春来把目光转向工人。“我是个司机,经常和车打交道,车一坏,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家里还是半路,都要修车。要能生产一种洗完手擦在手上不会冻伤皮肤的化妆品该有多好。”这位老同学说。
福至心灵。李春来心里一亮。
是啊!我们工人的皮肤保护品太少了,即使有,也是太简单了,太原始了!
李春来下定决心,开发一种全新的化妆品——医药保健化妆品!
上海瑞金医院。
年届花甲的卞宗沛是这个医院的皮肤科主任,也是皮肤病专家。他利用多年的医疗实践,研制出了一种“防冻霜”——一种治疗冻伤、冻裂的外用药。遗憾的是一直不能投入批量生产。
据调查,每年冬季,特别是江浙长江流域,每100人中约10人患有冻疮。姑娘的手变得又红又肿,老头的脚变得又疼又痒。为了治疗冻疮,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用辣椒熬成水泡,用茄子秆煮成水浸……五花八门,但都无济于事。那份痒、那份疼,折磨多少冻疮病人睡不着觉。
李春来和卞宗沛大夫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1988年10月,第一批防冻治裂霜问世,在上海引起轰动。120万支立刻销售一空。根据患者用后反应,李春来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很快,经过改进配方的“貂油防冻治裂霜”又投放市场,成为国内治疗冻疮、冻裂伤和防冻的特效“外用药”。
不少患者用后来信说:真是“霜”到病除。
李春来和大家商量,给这种产品起个漂亮的名字。有人说,这种产品解除人们的病痛,给患者带来幸福;又使工厂经济效益好转,造福于残疾人,双倍的福,就叫“倍的福”吧!在英文里,Beautiful是漂亮的意思。
从此,“福”字便嵌进了这个工厂的名字,也嵌进了雁门乡人的心里。
雁门乡,这个当年倭寇出没的地方,正式挂出了“倍的福日化总厂”的大牌子!
于是,接着貂油防冻治裂霜,又有“止痒水”、“健齿灵”、“六神露”等多种药物保健化妆品问世,开创了化妆品的一个新的天地。该厂也被浙江省授予重点福利企业光荣称号。
拥有财富是福,体会爱心更是福。
当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播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主题曲时,金银康,这位饱尝人间辛酸的残疾人眼里噙满泪水。
金银康忘不了李春来厂长对他的关心,更忘不了那贴满大红喜字的一幕……
1989年12月的一天,一条新闻在雁门乡不胫而走——
金银康要娶媳妇了!
“他还能娶媳妇?”不少人摇着头。直到娶亲的锣鼓鞭炮声响成一片时,人们才相信了。
婚礼的主持人是李春来厂长。他代表全厂把500元贺礼递到金银康手中,这位残疾人流下了热泪。
全场沉默。
沉默有时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李厂长出席婚礼,工厂的主要领导都来了。平时话语不多的李春来,此时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说,他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婚礼。
金银康从小失去一只眼睛,另一只也仅有弱视能力。父母年岁大,弟弟又年幼,生活无依靠,一度,他曾有轻生的念头。当李厂长请小金来工厂上班时,他还疑心自己听错了。
渐渐地,金银康应上了一句话:腰粗了(有钱)说话都气壮!小金再也不用父母养活自己了,他有了每月近300元的收入,使他这做儿子的可以尽赡养老人之孝心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了,在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
一位广西姑娘相中了金银康。
李春来知道后,对小金说,小伙子,别不好意思,让你的“广西姑娘”也来厂里上班吧!
于是,金银康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小两口每月收入至少500元。
投之桃李,报之琼瑶。工厂规定,残疾人每天上班可以迟到半小时。但小金两口子从来没有迟到过一分钟,虽然他们离工厂有1.5公里远。其实,在工厂上班的46名残疾人,没有一个是来“享受”特殊照顾的。无论刮风下雨,盛夏寒冬,实行此规定4年,全厂没有一名残疾人迟到过。相反,下班时间到了,还要厂领导劝大家下班。
爱的力量,爱的凝聚,爱心无价。
福无双至今日至。李春来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注定要干一场造福残疾人、造福社会的福利事业,他胸中酝酿着一项工程:“中外合资倍的福集团有限公司”。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不靠仙。靠我们的双手,让世人得福;靠我们共产党员,给社会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