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长江下游一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6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长江下游一明珠
周光华
透过车窗沿途望去,公路两侧的黛青色林带,宛如扬子江的长涌大浪,在奔逐,在流泻……不多久,近几年崛起的镇江大港便出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巨轮簇聚,彩旗飘扬,它像一颗熠熠闪烁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下游的开阔地带。
“大港”曾是商贾云集、樯帆林立的古代重要港口。它地处长江干线、京杭运河、京沪铁路交汇点,位于苏北苏南水网与公路的中心,周围环布镇江、常州、扬州等工业城市,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地利”得天独厚!同时,大港作为军事要塞,进可长驱,退可扼守。圌山炮台抗击英国侵略者的炮火,新四军江南挺进中队打击日寇的枪声,都在大港留下值得骄傲的一页;千百年来当地出现过许多爱国志士,韩世忠、梁红玉、齐恩、解朝东、赵伯先等等,英名永刻青史。
然而,近百多年来,由于清代封建统治者腐朽无能,贪图享受,不重商贾,这座曾繁华一时的古代大港渐渐衰落了。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看到了这儿作为贸易港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在他所著的《建国方略》里,专门列出一章,精辟地论述了对镇江港口整治、兴建、规划及设想,并高瞻远瞩地断言:镇江港必将成为“东方大港”。但连年军阀混战,孙中山先生的宏愿也只化作了一纸空文。直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才使这座古港重新崛起。1982年,大港港区一期工程动工兴建,主体工程为四个2.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长江下游万吨级泊位的1/3;1987年3月起,“大港”对外籍船舶开放,更使外船络绎而来。到1989年,港区年吞吐量已达342万吨,使镇江港一举跃入千万吨级港口的行列,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振兴的“希望之窗”。如今,投资两亿多元的二期工程预计1993年建成,年吞吐量将逾500万吨。与沪宁铁路接轨的港口专用线“镇大铁路”也将于1993年底全线贯通。到那时,迎接来往船舶的会是一个海、江、河、水、公、铁联运的理想港口,一个大宗货物集结、中转基地,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港”。
还未踏遍港区,暮色已悄悄降临。江上,一艘艘巨轮横卧水面,船上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好似一座座水上浮宫。江水拍打着船舷,浪花撞击着浪花,轰哗——,轰哗——汇成一江的沸腾。是东去的扬子江水在倾诉对港区的深情眷念吗?岸上,静静陪伴港区的是一字排开的华灯。它们仰观风云变幻,俯视江流湍湍,用执著的虔诚,记下港区的变迁,呼唤每个清新的黎明。哦,港区,我相信你——长江下游的一颗明珠,一定会分外熠熠生辉,一定会迸射更加璀璨、更加绚丽的希望之光,理想之光。
(作者单位:镇江商检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