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在维族老乡家作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7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在维族老乡家作客
本报记者 梅洪如
盛夏,瓜果飘香季节,我们到南疆喀什地区采访。这里的居民绝大部分是维吾尔族。我们随意访问了一家维族老乡。
接待我们的是雅可夫祖农家,在疏勒县昆巴村。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房前屋后绿树环抱,果园连片,不见尽头,梅、杏、李、桃、苹果、葡萄等各种水果皆有,有的已收,有的还挂着果。果树地里套种小麦、玉米、棉花等。立体种植,人勤无闲地。
我们边看边问,转过房屋,见西边葡萄架旁挂着一只大肥羊,皮已剥,血还在滴。原来,主人家已将待客的羊宰好。另一旁平坡上铺着绣花羊毛地毯。我们入乡随俗,脱鞋上“炕”,盘腿坐下。头顶上一溜杏树,伸出长长的枝杈,洒下一片绿荫。主人杯盘齐上,先是热茶,接着西瓜、甜瓜、鲜杏、理光桃等一股脑儿堆到我们面前,说这些都是土产货,要我们放开吃。一会儿,羊肉已熟,喷香扑鼻。主人用方盘托着酒盅,向我们挨个儿敬酒。我们事先已被告知,维族敬酒是不能推辞的,我们一再道谢。主人用朴实的语言说:“不要谢。你们是北京来的客人,到我家来,这是我最高兴的了。”
我们边吃边同主人唠家常。雅可夫祖农家有承包地、自留地共12亩,经济来源以果树收入为主。去年一年还打粮食5000公斤,卖棉花4000元,种蔬菜收入1000元。养40只羊、7头牛、1头驴、50只鸡、百来只肉鸽。除自宰外,一年还提供价值3000多元的商品畜。他家世代务农,可现在发生了变化: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喀什市当教师;一个儿子上技校;别的正在小学、中学读书。
我们一算,他家10口人,年人均收入1000元,算得上富裕户了。在一旁的县领导说,雅可夫祖农家收入在县里还只能算中等。1979年全县年人均收入43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光景一年好似一年。1991年全县人均收入576元,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一批农户靠种果树、棉花、养畜发了家,万元户已不希罕。这个县在帕米尔高原底下,翻过高原就是巴基斯坦,这几年与巴基斯坦的商贸活动频繁,去年仅葡萄就向巴基斯坦出口150吨,今年合同出口300吨。目前与中亚一些国家经贸来往也很活跃。
酒至半酣,听着主人家屋里大彩电底下摆着的立体声音响放出的悦耳、优美的新疆歌曲,我们醉了,陶醉在南疆人民的美好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使南疆人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雅可夫祖农家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难怪他对北京来的客人格外亲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