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继续当好“排头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8
第1版(要闻)
专栏:

继续当好“排头兵”
本报评论员
我国经济特区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在改革开放中率先示范,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鲜经验,对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特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形势的特点,是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机会,又有强劲的挑战和压力。从国际上看,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向外转移常规技术和劳动密集、能源密集性产业,这给特区吸引外资带来了机会;但另一方面,一些周边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想尽办法吸引外资,这就形成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从国内来看,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指引和鼓舞下,改革开放掀起了新的热潮,这给特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特区经过10多年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为下一步再上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另一方面,浦东开发和沿江沿边城市的开放,使得许多特殊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竞争对手增多,这也造成了挑战和压力。面对这种形势,特区要在90年代继续加快发展,难度无疑是很大的。
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拿出特区初创时期的锐气和闯劲,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个方面继续先行一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特区要继续带头改革,今后的基本任务,是加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改革再造新的活力。工作的重点,是要抓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市场机制。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要试行股份制或其它形式,在保证国有资产增殖的前提下,放开经营。这是当前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希望特区在这方面先走一步,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就市场情况来看,目前特区市场化程度比内地要高,但不足之处是还不够配套。有些市场如房地产市场还不够规范,有些市场如产权转让市场还有待发展,这些问题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运转,要下功夫研究解决。只有各类市场都建立起来了,规则完善了,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也才能真正凭本事在市场上比高低。特区其他方面的改革,比如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等,对于特区今后的发展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抓紧进行。
对外开放,是特区的主要功能。今后这方面工作的重点,一是要进一步开放外资投资的领域。目前特区已开始在金融、旅游、零售、商业、房地产等行业吸收外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吸收外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二是要努力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组织科研、生产和销售活动,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国际销售网络。要努力掌握国际经济活动的规律,熟悉同国际金融、贸易等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并且培养一大批这方面的人才。三是要继续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要下功夫加强交通、能源、厂房以及生活设施的建设,下决心不断改进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并为特区的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四是要进一步办好保税区和保税生产资料市场,使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作用。
“排头兵”的作用,还要在特区与内地的联系方面体现出来。特区要充分发挥“窗口”作用,把服务全国、辐射内地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方针,使特区与内地在信息传递、产业关联、生产配套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面对国际市场,发挥“前店后厂”作用,形成对外开放的综合力量。特区要特别注意加强和内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开发和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技术档次。
特区要继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加强法制建设,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活动,以保证四化建设顺利进行。
90年代,特区将以年增长率15%左右的高速度持续发展,并且要以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准,10年内再翻两番。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希望特区人发扬“排头兵”的冲刺精神,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改革开放中奋力拚搏,为加速全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同以往一样,继续关心和支持特区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