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情洒基层——记天津警备区某坦克团政治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情洒基层
——记天津警备区某坦克团政治处
新华社记者 易俭如 通讯员 吕占华 本报记者 罗同松
编者按: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之一,是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某坦克团政治处的干部以满腔热情关心官兵,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极大地调动了全团同志搞好部队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责任感。这就证明,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天津警备区某坦克团政治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基层服务,竭力教育官兵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把政治工作做到了干部战士的心坎上。
(一)
今年4月的一天,北京军区在这儿召开加强旅团政治机关建设座谈会,来自解放军三总部和驻京各大单位的将军们对这个政治处的干部进行了面试。
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中将信手翻开全团《党员花名册》,要组织股长说出某个连队党员的情况。话音刚落,组织股长韩冰就一口气说出了这个连队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等数字及有关情况。
接着,北京军区政委张工中将又从注有数百名干部、家属和子女情况的花名册中,挑出一个任职时间不长的院校毕业干部,让干部股长介绍这个干部的简要情况。干部股长刘树喜也一口气将这位新干部的详细情况,包括其妻子的姓名、年龄及工作单位说得一清二楚。
这些严厉而又爱挑剔的“考官”还让干部股长隔门听声辨人,让组织股长从队列中找出谁是党小组长,谁是新入党的预备党员;还对驻地的军民关系、基层的安全保卫、“小散远”单位的衣食住行,8小时以外的吹拉弹唱等问题轮番发问,“考生”们都对答如流。
“真是‘考不倒’、‘难不住’的政治处啊!”一位将军赞道。
这个政治处的干部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是他们一片深情为基层服务的结果。他们说,要关心基层,首先必须了解基层。全处从主任、股长到干事,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时刻把官兵的疾苦挂心上,满腔热情地为他们解忧愁、送温暖。
1988年以来,这个政治处先后帮助14名干部家属安排、调动了工作,为24名在地方工作的干部家属联系解决了住房,协助23名官兵解决家庭遇到的军事纠纷,设法让17名患慢性病的同志得到妥善治疗,还促成28名大龄官兵喜结良缘……为解决每一道难题,政治处的同志操碎了心。
近年来,有些官兵因家庭在经济利益调整中出现问题,影响思想稳定,政治处的同志在教育官兵支持地方经济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营教导员柴续太的妻子徐淑琳在山西晋城市工作,所在单位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家庭生活拮据。这事牵动了政治处同志的心,他们给晋城市有关部门发了信,协商小徐的工作调动。当有了眉目后,又给柴续太批假回去办理调动手续。很快,小徐调到了一个公司工作。不料好景不长,这个公司又经营不善。政治处得知后,又专门派干部股长前去联系解决,使小徐再一次调到新的工作单位。小徐激动不已,再三叮嘱丈夫:“你在部队不干出点成绩来,就对不住政治处的同志啊!”
1983年以来,先后有来自各地的52名孤儿在这个坦克团服役,他们都感到温暖如家。每年春节前夕,团政治处照例要召开一次“孤儿战士座谈会”。他们派车到各连把那些身为孤儿的战士接来,先是讲评他们的工作,肯定成绩,语重心长地提出希望。尔后听取他们的意见、要求,凡是能解决的当场兑现。会后还安排会餐,全处人员同他们一道照一张“全家福”。每逢大的节日,政治处股以上干部还分头把“孤儿战士”请到家中,像招待亲人一样。
孤儿张胜民和女朋友谈恋爱的过程遭波折,这可急坏了政治处主任张芝元,他和小张所在连队的指导员一起给姑娘写信,介绍小张在部队的表现和特长,建议姑娘慎重考虑。这对恋人重归于好,半年后在部队举行婚礼。
关心战士的今天,还要着眼于他们的明天。政治处把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作为利国、利民、利兵的大事来抓。1983年以来,先后培养出1020名军地两用人才,其中577人回地方后被有关单位招聘,33人担任了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244人成了专业户。
作训股保管员田鹏在部队失去双腿,组织干事张贵文不仅热情开导他扬起生活的风帆,还为他购买了《家用电器》等书籍和一批无线电零件。在大伙的帮助下,田鹏学会了维修多种电器。退伍返乡后,他办起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被评为“文明个体户”。他激动地说:“没有政治处同志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啊!”
(二)
这个政治处积极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把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任务中去,为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去年初夏,坦克团开赴塞外草原驻训。这里气候多变,白天烈日似火,坦克内热得像蒸笼;夜间寒风刺骨,帐篷里冷得像冰窟;狂风不时卷起飞沙,直往耳朵、嘴和鼻孔里灌。为鼓舞部队的士气,政治处随部队驻训的10多名干部一律搬出瓦房,住进各连的帐篷。训练时,他们跟车作业,汗与官兵流在一起。用“为人民甘愿吃苦,练精兵何惧风沙”的豪言壮语激励官兵。晚上就寝时,他们争着睡在帐篷门口,为官兵挡风。他们还在训练之余组织各种球类比赛,开办“帐篷俱乐部”,活跃文化生活,尽量使超强度训练的官兵消除疲劳。
两个月的驻训结束时,25个训练科目中这个团夺得15个第一、10个第二。团司令部的同志甚为感慨:“驻训任务圆满完成,政治处功不可没。”
类似这样的艰巨任务,政治处的同志总是一马当先。去年秋收时节,农场几百亩水稻亟待收割。政治处主任、副主任主动率6名干部进驻农场,同官兵一道挥镰收割,开展劳动竞赛。他们还开办流动广播站进行现场广播,及时宣扬劳动中的好人好事。大伙的劲头鼓得足足的,秋收的进度和质量在全师名列首位。
这个团政治处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高炮连连续在农场种了3年地,有些战士滋生了一些懒散作风,从农场撤回营房时,看热闹的人见他们衣着不整、队伍稀稀拉拉,笑得前仰后合。不久,政治处主任就带领几名同志住进高炮连,帮助连队抓作风纪律整顿,对连干部进行传帮带。不长时间,连队面貌有了改观。这以后,他们又接连两次派人驻连帮助抓建设,使这个连纪律和作风出现新变化,成为全师数得着的先进连。
(三)
“要为基层服务,就得奉献自己;教育人的人,得带头奉献。”这是坦克团政治处同志遵奉的信条。
近10年来,政治处的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传统却代代相传。基层官兵称政治处是“一人一杆旗”。
去年春节前,组织股长韩冰的妻子和女儿在河南老家双双染病住院,接连给韩冰发来3封加急电报,催他回去。然而,当时老兵刚退伍不久,基层组织建设急需完善;春节期间有些连队干部探家,机关干部还得补位代职……他心一横,下连队去了。政治处领导得知后,批准他回去照顾妻子和女儿。他笑笑:“这阵子她母女的病兴许好了呢!”
除夕之夜,韩冰的妻子和女儿依然躺在病房里。妻子听着万家欢腾的爆竹声,触景生情感叹道:“韩冰啊韩冰,你真是一块数九寒天的‘寒冰’啊!”
也就在此时,韩冰接过了战士的枪,站在哨位上,让战士坐在暖室的电视机前,欣赏春节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
俱乐部主任吕志洲新婚第三天,几位基层干部前来贺喜。交谈中无意间谈到师里要在近期举行“铁甲杯”文体活动竞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吕志洲第二天就骑车悄悄来到离团部最远的三营,一住就是10多天。当他组织的文体项目夺回3块金牌时,欣喜地对新娘说:这金牌也有你的一份哩!
情系基层的某坦克团政治处,已连续9年被上级评为先进政治处,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且被北京军区树为“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政治处标兵”。总政治部还向全军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