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用人之道——记范县炼油厂党委书记陈文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用人之道——记范县炼油厂党委书记陈文乾
蒲祖班 贾素田
1983年以前,河南省范县炼油厂还是个仅有30来人的土法炼油厂。当时的范县,每年吃国家补贴500多万元。
1983年初陈文乾任党委书记、厂长后,大胆引进人才,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该厂现已拥有813名职工、4200万元的固定资产,成为濮阳市的骨干企业之一。陈文乾被范县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陈文乾深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进厂不久,他就发现炼油工艺和设备都十分落后,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要。为了尽快改变落后的面貌,他采取了“一聘二引三送”的办法,广揽人才。当他得知曾任大连石油化工七厂技术科长的炼油工程师卢茂臣闲住在家的消息后,立即前往,并“三顾茅庐”。精诚所至,卢茂臣欣然应聘。为寻求人才,老陈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先后从大连、沧州、长沙、洛阳等地引进各种工程技术人员32人。为了不断壮大技术力量,他还先后派出400余人次到有关厂家和高等院校进修培训。其中进大学深造的70多名(包括电大、函大、委培、代培)。郑州工学院专门在炼油厂设立了函授站,每年全厂智力投资达30多万元。陈文乾尊重人才的行动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纷纷献计献策,把各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炼油厂。被提拔为副厂长的金经华、陈铁成经过多次研究,提出在汽油、柴油两个流出线上增设换热器,改进工艺流程。这项改革每年可节约燃料110多吨,折款5万余元,同时也保证了安全生产。
企业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他说:只有发挥思想工作的优势,才能办好企业。所以,他坚持一切工作都以政治思想工作开路。他在范县率先办起了企业党校,不但自己上党课,而且请老工人、老党员讲党史,讲厂史,提高全厂工人的思想觉悟。厂里还在青年中开展了“三讲”“三比”“三看”活动。即讲工人创业史,比思想,看工作成绩;讲工厂的进步,比贡献,看创造发明;讲工厂的前景,比干劲,看经济效益。
陈文乾对工程技术人员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大胆使用。几年来,他培养并介绍了43名工程技术人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推荐两名技术干部担任副厂长,任命13人担任了厂里的中层干部。他还向县委、县政府写报告,帮助企业的骨干解决家属子女的住房、“农转非”、就业等问题,解除他们后顾之忧。工人张守孔患了蜂窝状中耳炎,生命垂危,陈文乾及时帮助他转院治疗,挽救了他的生命。那年,张守孔以出色的工作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工人卢明山夫妇二人因事故和患病相继去世,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陈文乾提出由厂里全部负责两个孩子的抚养问题,使这两个孩子的生活有了保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陈文乾说:干部的表率作用是最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击改进设备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现场指挥,与青年工人一起干。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炼油厂的工作上,但他从来不多拿奖金和补贴,甚至连市县有关部门先后奖励给他的5000多元钱也分文未取。也许正是这种表率作用激发着全厂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炼油厂取得了高速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