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梧桐山麓一朵花——深圳市歌舞厅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8-29
第8版(周末)
专栏:文化长廊

梧桐山麓一朵花
——深圳市歌舞厅印象
邓超荣 张传恺
文化市场悄然兴起
大凡到过深圳的人,都想去歌舞厅看看。他们常风趣地说:“不想吃,不想喝,只想去歌舞厅听听歌。”深圳市的歌舞厅犹如梧桐山麓那烂漫的山花,飘着阵阵的幽香,成为特区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特区祥和、安定的社会生活。
随着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个欣欣向荣的文化市场悄悄地在深圳河畔崛起。在一天紧张工作之后,“汗牛”们呼唤松弛一下的去处;那些被生意、谈判搞得心神疲惫的老板们,躺在宾馆的床上,想着合同上的数字,可也更想有一个能轻松一下的场所;与资金、技术一起被引进深圳的八方来客,希望与来自不同环境的人进行新的感情交流……歌舞厅正是在这种希望中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歌舞厅,为繁荣特区的经济、促进特区的文化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维护特区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正因如此,短短的10年间,深圳市的歌舞厅枝繁叶茂,发展到如今346家,行业总投资在4亿人民币以上,拥有座位9万多。每当夜色降临,异彩纷呈的歌舞厅中,人头攒动,平均每晚都有5万人以上,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夜晚。
欢欢喜喜度良宵
深圳歌舞厅在规模、装饰和服务上堪称一流,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人们的需要。市内较有名气的水晶宫歌舞厅、阳光娱乐城、香蜜湖夜总会、帝豪歌舞厅等,灯饰设计别具匠心,装修豪华,设施富丽堂皇。海外巨商、囊中颇丰的个体户,经常光顾这里,进行一些商业性应酬。这里歌舞艺员档次较高,偶尔还有港台歌星“客串”或举办个人的小型演唱会。节目多以港台和大陆的流行歌曲、粤语节目为主。大都歌舞厅、沙都歌舞厅、欢乐园歌舞厅、北方皇宫歌舞厅等装修典雅,气氛热烈,适应了游客间、企业间的联谊活动的需要。这些歌舞厅容量大,节目内容丰富,多以民族歌舞为主,适应了东西南北和各个文化层次人的口味。深圳的歌舞厅更没忘记百万打工仔、打工妹。大家乐式的东湖公园露天剧场、振华歌舞厅、市艺术中心歌舞厅、京鹏歌舞厅及一些大集团公司自设的歌舞俱乐部,一点点饮料消费,就可以度过一个欢乐的良宵。
深圳市歌舞厅的节目丰富多采,且强调自娱性的参与。一些歌舞厅在歌舞节目中还穿插了服装模特表演、魔术、相声、曲艺、口技、器乐演奏及外省市专业文艺团体的客串;一些歌舞厅还举办“迷你”演唱会,请来表演嘉宾,情趣盎然;更有一些歌舞厅艺员们走入客座,与客人同台演出,交流、参与使晚会高潮迭起,异常热烈。
“第三产业”之奇葩
歌舞厅成了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的一朵奇葩,在管理上受到高度重视。政府管,行业管,社会监督,引导歌舞厅的经营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文化管理部门制订了《歌舞厅管理条例》和歌舞厅经理、艺员的定期考核制度。歌舞厅每夜欢歌笑语,却极少有殴斗和违纪的。歌舞厅的经营者们,大多是一些从事文艺工作多年、有文艺细胞的人。他们有较高的艺术品位,会揣摩消费者的艺术心理。更有一些富有管理经验的开拓者,对歌舞厅事业有热心,有信心。深圳歌舞厅拥有歌舞艺员1000多人。这些“星儿”们像这座城市的人口组成一样,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有的在全国电视大奖赛中“捧杯”,有的在省、市获奖,更有人有桂冠美称。人们喜爱他们,他们也以一身汗水和优美的歌喉、袅娜的舞姿献给了这座可爱的城市。他们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当华东水灾消息传来时,100多名艺员冒雨演出,集资300多万元支援灾区。歌舞厅行业十分重视艺员的自我完善,经常组织行业间的交流和比赛。1991年女歌星擂台赛冠军得主、大都歌舞厅的张秋秋说: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演出水平,并逐步创出深圳歌舞厅的特色来。
(附图片)
右上:曾荣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民歌唱法第一名的深圳歌手张娜在演唱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中图:“大都”歌手张秋秋在演唱台湾歌曲。左下:秦绮玲、王平、牛伟、李刚在演唱《深圳,青春的城》
刘廷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