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劳动带来了希望——朝鲜见闻录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2-24
第3版()
专栏:

劳动带来了希望
——朝鲜见闻录之一
白朗
编者按:不久以前,本文作者跟英国费尔顿夫人一起访问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及其他地方,写出了朝鲜见闻录。本报将陆续发表其中三节。每节都可独立成篇。
夜里,不知敌机又在什么地方大逞淫威,炸弹震得我们的门窗像有人猛敲一样。我们的房子,无疑的是抵抗不了轰炸的;但我们却睡得格外香甜。虽然也偶尔被震醒,但翻个身又睡熟了。在朝鲜的土地上,随时都有灾难落在头上的可能性,但我们生活在朝鲜人民中间,在任何时候都感到非常安全。这倒不是由于我们的周围有朝鲜武装同志在监视着敌机,也不是由于房子左近有着坚固的防空洞,也不是因为有着百发百中的高射炮和空军的保卫,而是被朝鲜人民无比的果敢和镇定深深感染了,使我们平添了不少的信心和勇气。
敌人欠下朝鲜人民的血债实在太多了,太多了。这个用不着我来详细记载,留给朝鲜人民去跟敌人清算吧。我所要告诉美国侵略者的是:这就是你们撒在朝鲜人民心灵上的仇恨的种籽;这就是你们在全世界人民面前造成绝对孤立的根据;这也就是你们纵火焚身的引火线,而英雄的朝鲜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屈服的。再看看下面的事实吧。
在一个上午,我们访问了平壤市战时灾民收容所,那是些凿在地面上的坚固的石洞。一些无家可归的劫后灾黎,就住在这些石洞里。洞里虽然潮湿而黑暗,但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他们却可以享受充足的阳光。老大娘在太阳底下翻晒着露着棉絮的被褥和烧掉衣襟的汗衫。孩子们有的晒太阳,有的在掷铁环或蒙着眼睛捉迷藏。能够劳动的男人和女人,则在拆除被炸塌的房子,有的挥动锹、凿、斧、锯在积极修建。他们就利用那些碎砖断瓦和残余的木料重盖着新房。老人金平山对我们说:
“我们的小家庭,是毁得一干二净了。可是我们又有了个集体的大家庭。感谢政府和志愿军同志对我们的照顾,现在我们得到温饱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更好。”这老人已经五十八岁了,却有着青年人的雄心。
在这个灾民收容所的附近,我看见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大爷正向他新搭的洞子顶上抹着最后一层泥浆。当我访问他的时候,他幽默地说:
“我的家早和庄稼一起毁掉了!可是,你看,我又在敌人造成的炸弹坑里重整家园,三天就把新洞搭好了。”原来他的洞子是利用弹坑盖的。接着他又告诉我另一件事:
“敌人的炸弹可不知是什么原料做的,简直可以做最好的肥料。”他指着左近一片洼地给我看,“那就是一个月以前遭过难的土地,你看,草长的多快!等这个洞子完工,我计划在那儿种一大片秋菜呢。我敢保,完全用不着上粪。”老大爷的话,不但表现了他对前途的无限信心,而且是对敌人的生动的讽刺。
朝鲜文化宣传省的高楼,斜对着绮丽的牡丹峰,我四月间来平壤的时候,曾经几次走进这座曾遭破坏的高楼。我们创作组的同志,曾在这座楼里和朝鲜文艺界的同志们联欢、座谈,交流着创作经验,那种热烈的友谊,是永远令人难忘的。现在,文化宣传省已经搬到别处去了。敌人在这高楼附近,投了大量的炸弹,这座楼被炸塌了半边。
在那一片焦土中,我徘徊着,我回忆着……。突然,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一株被炸伤的槐树,它的根已经半边掘出土了,树干也弯下了身子,然而,奇怪的是,它竟没有死;不,也许它曾经一度死去。如今却在那密密的枝桠间,在那焦枯的败叶中,又发出了青青的嫩芽。我默默地想:不但是朝鲜人民,就连朝鲜的树,生命力也竟是这样的强。但愿当我再来的时候,这棵不平凡的槐树,已经恢复往日的繁茂。
在去朝鲜劳动新闻社的途中,我看见了一个农家的老大娘在灌溉一个小花圃,这个小花圃就在她那所倾倒的破草房窗下。这使我想起了朴正爱同志献给我们的那两大把鲜花,那花儿是那样的鲜艳美丽。她曾经告诉我们,这些花是她自己亲自栽种的。后来我们到她家里去赴宴时,果然看见在她那座被炸坏过十五次的房子的门前,有一大片盛开的鲜花在迎着太阳微笑。朴正爱同志笑着说:
“这就是我耕耘的收获。”
我想这位老大娘正有着朴正爱同志同样的精神。
朝鲜劳动新闻社,是建设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山洞里,我们到的时候,离黄昏不远了。但是,这完全没有关系,反正,天然的光亮,对这黑暗的山洞,是从不照顾的。工作在洞子里的人,要用自己的手创造光明。
洞里边,低矮而潮湿,却有着足够的光亮。而我们还没习惯洞居的人,走进去总不免蹑手蹑脚,有时候,腰板也不敢伸直。可是,一看见在忘我劳动中的工友们,立刻就忘掉这种不必要的担心了。
他们之中,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的家被敌人毁掉了,而他们的生产效率却比战前更高,质量也比战前更好。排字工人敏捷而认真地拣着铅字,印刷工人全神贯注地掌握着机器……。所有的工人都忙碌于扎扎的机器声中。他们挥汗如雨,脸上是一道道的油墨,身上的工作服闪着油渍的光。墙壁上贴着生产竞赛、支援前线的大字标语。洞子很窄,空气自然不很流通。他们就日日夜夜劳动在这个小天地中,为人民创造着幸福。
主笔李文日同志领着我们参观了整个工厂,那种愉快的劳动气氛使我们始终振奋,在这里如果再去想什么个人的事情,真是太可耻了。
李文日同志的办公室和上海的亭子间大小相似,我们五六个人一走进去,就把整个房间塞满了。而他就在这小房里领导着全社员工,为朝鲜全体劳动人民输送着精神给养。十万份,这在战时的朝鲜说来,能说不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吗?(战前达二十万份。)可敬的朝鲜工人阶级,他们正以创造性的劳动,鼓舞着朝鲜人民的意志,使整个朝鲜北部,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种希望和信心,在和工友的茶话会上,更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他们个个精神焕发地表示着决心:为了正义和真理,为了祖国的胜利,为了答谢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各兄弟国家无私的援助,誓必付出所有的精力,用不息的劳动争取世界和平。工友代表说:
“希望把我们的决心带回给中英两国的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弟兄。我们要向他们看齐。我们要创造一个和新中国一样的新朝鲜。”
我们牢记了这恳切的叮嘱,在愉快的“新朝鲜之歌”的歌声中和敬爱的朋友们告别了。现在我就把这庄严的寄语,转达给祖国的工人阶级吧。
应该在这里补述的是,劳动新闻社还出版有农民画报,这是一种套色的定期画刊,它不但色彩鲜明,编排也朴素大方。在“广泛开展农家蚕业”、
“为解决战时衣类问题而奋斗”一类的总标题下,展现了农民的生产热忱和农村的新生气象,从这里,可以预见到朝鲜农村即将到来的丰饶收成。这
一切吸引着我们,第二天我们便到新兴里去访问农村。
我们一进村口,稻田里就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民老远地向我们跑来。他叫金德龙。他跑到我们面前,便热情地伸出了两手,可是,当他忽然发现了手上的泥土时,竟又不好意思地缩回去了。我们热情地把手递给他,他现出朴素的笑容,把手掌向裤子上抹抹干净才和我们握手。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农民,是这样一付动人的表情,真叫人不能不喜欢他。
这个村庄有三百多户人家,前年敌人来时,村里的牛羊猪狗全被杀光,吃不了的鸡鸭便一齐装车运走。更甚的是打人、拉人、杀人,没有一家能够幸免灾祸的。去年稻田里落过很多次炸弹,损失是不可计算的,入秋,洪水又助桀为虐,庄稼全冲跑了。这一切的天灾人祸,使去年新兴里的丰收化为泡影。
“依靠兄弟国家的援助,这口气才算缓了过来。”老农民金戴炫闪动着感激的泪眼说,“今年苏联人民送白面,中国人民送杂粮,算是把地种上了,看起来,今年的丰收有了九成指望了。”
是的,假如秋收前不发生什么灾害的话,新兴里将有一个了不起的丰收。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那不是一望无垠、茁壮肥美的油绿色的田野吗?
除了个别被炸的土地而外,新兴里没有一片荒地,依靠大家起早贪黑的劳动,男女合理的互助分工,凡是能长庄稼的地全种上了。为了积肥,每家还喂了一口肥猪。
“农村中,妇女是主要劳动力。”里民主妇女同盟委员长用昵爱的眼光望着在座的妇女们自豪地说:
“为了供应战争的需要,妇女们都尽量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们一面抚养孩子,一面耕种土地,另外还做些支援前线的临时工作。但耕地的面积却比战前还大。”
这丝毫都不是夸口。她自己虽然担负着组织妇女的重大责任,抚养着四个小孩,还种了六千坪地。她正是劳动妇女的典范,其他的例子也就无须再举了。
新兴里农民都很有信心地等待着一个美满的丰收。现在,他们的愿望早已实现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