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万份“不平等条约”——记高级农艺师、官林区农技站站长姚志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01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

万份“不平等条约”
——记高级农艺师、官林区农技站站长姚志法
何建新 陈宗安
“姚站长,你是让我包赚钱,不蚀本呵。”一位普通农民笑得眼睛挤成一条线,对水稻专家姚志法说。
农家小院。两双磨出厚茧的手,各捏着一份别出心裁的“不平等条约”——专家和农民之间命运相关的一份契约。
(一)
话还得从头说起。
1982年,江南“米粮仓”——江苏宜兴市官林区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多万亩耕地,像块大蛋糕,切给了17万农民。然而,不少农民渐渐回归到“经验”之中,播种密,秧苗瘦,见稻黄了就施肥,见虫出了才施药。他们心里盼着高产丰收,手中却在粗耕粗作。已连续搞了4年百亩连片丰产方的区农技站站长姚志法,苦苦思索:怎样使众多农户自愿拿出责任田,继续投奔丰产方,建立科学种田的示范小区?这位跨出校门就与农民为伍的高级农艺师,深谙农民心理。
他走村串巷,向农户拍胸脯保证:“丰产方的单产,保证比方外高5%,而成本保证比方外低5%。若不达标,我保证少一赔一。条件:你们必须接受我的技术指导!”一份份“不平等条约”,就这样挨家挨户签字画押诞生了。
(二)
一家家农户合成了一片片百亩连片丰产试验方。已在官林农田中度过30载春秋的老姚,一如既往,带着他的农民兄弟一起忙开了。不同播种量、栽插密度、肥料运筹等一项项高产试验,在他手中一丝不苟地进行。每逢水稻各主要生育阶段,他在村头支块黑板,向农户讲授技术;在田头插上牌子,因苗诊断,开出“处方”。上笠渎村有位连“试验”两字也不会写的庄稼汉,跟着老姚学了几年高产技术,如今已成为出类拔萃的种田高手。官林区的百亩连片丰产方,在江苏省“丰产杯”高产竞赛中连续5年夺得一、二等奖。
年复一年,春华秋实。当1991年金秋的艳阳照临官林沃野时,姚志法已在6乡13村开辟了总数超万亩的单季晚稻丰产方,创出连续10年平均亩产近600公斤的全国先进水平。高产技术的推广,使官林区增产粮食2.5亿公斤,增收节支达7000余万元。这项成果,已分别获得江苏省和无锡市科技进步奖。姚志法的名字,也分别列入了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农业部先进人物光荣榜。
(三)
姚志法认为,连产丰产,解决了人们的吃饱问题,下一步必须开发名优特品种,既解决吃好问题,又能增加种田人收入。这“一箭双雕”,成了“不平等条约”的新内容。1985年春,他在既无工业、又无副业的穷村姚塔,与一家家农户签订了名优特米种植合同。包产、包销、包利,老姚一肩挑!老实本分的农民,对这新玩艺的疑虑,顷刻消散。
雪白的“象牙”,浓香的“凤尾”,诱人的“龙睛”,以及玻璃般透明的“扬子”,名扬四方的“苏御糯”等12种米类珍品,从此便如烂漫的鲜花,一年一度盛开在官林的广袤田野。
“不平等条约”如孵化器一年年延续,投奔丰产方的农户一年年增多,丰产方的面积也由百亩、千亩逐年扩大。1990年春,官林区决定:分别开辟万亩吨粮实验方、万亩低产改造方。作为一项重要农业工程,需要3163家农户参加。技术负责人姚志法,还是搬出“不平等条约”来召唤他的农民兄弟。此举果然灵光。当年秋收,吨粮实验方单产达606公斤,低产改造方单产也提高到534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
“10年间订了1.4万份‘不平等条约’,你可曾赔过一分钱?”好奇者问老姚。
“农民都增了产、降了本,我赔给谁呀?再说,他们提高了种田本领,获得了经济效益,我推广了新技术,获得了社会效益,不平等中也有平等呢。”姚志法笑了,紫红色的脸膛在骄阳下闪烁出粗犷的风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