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读《太平洋的拂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03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读《太平洋的拂晓》
冯亦代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整整中国抗日战争的八年岁月,读周而复长篇巨著《长城万里图》,免不了有亲切之感。事事都是亲闻目睹,但是没有将这些事实的渊源梳理爬剔出来,总觉得有些混混噩噩,经过周而复的大手笔,这些亲身经历的史实,就显得条理井然,读者可以看到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但见到它外在的表现,也窥到水纹下的暗流。读者因之可以沉入往日的忆念之中,顿时升起一缕苦涩与欣幸的辛酸。
《长城万里图》是相互联系的六部长篇小说,已出版前四部。第一部写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中宣布对日抗战到南京陷落的经过,描绘了当时敌我有关的人物形象和政治军事方面形形色色的事实,包括国共谈判、平型关大捷、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上海失守与日军在南京对中国老百姓的大屠杀暴行。第二部《长江还在奔腾》,写自南京陷落后到武汉失守的一段史实,依次描述了日军进犯中原、台儿庄大会战、徐州失守、日军分兵进攻广州、华北平原、武汉、田家镇要塞保卫战、以至武汉沦陷。第三部《逆流与暗流》,写武汉失守到蒋介石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段时间内,蒋介石秘密派人谈判与日议和,汪精卫逃离重庆,发表艳电及在南京建立傀儡政权,美国反对蒋与日议和的密谋与中国共产党为坚持抗战义薄云天的活动。
《太平洋的拂晓》是全书的第四部,写了1940年下半年到1941年底的世界形势与国内抗战与投降两种势力的殊死斗争,以及各方人物的描绘。1940年下半年,正是蒋介石在密室策划见不得人的事的日子,他一方面与日帝眉来眼去,大肆勾搭,以实现投日的丑行;一方面又安排天罗地网要消灭新四军八路军。到1941年1月,袭击新四军事情便悍然出台了,但是日帝却并不感谢。皖南事变一发生,日帝便向中原进攻,消灭蒋介石的势力。新四军吃了大亏,是由于蒋介石的阴谋诡计,但项英的右倾机会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也促成了蒋介石的大愿。
此时,我刚到重庆,看到《新华日报》上周恩来副主席亲笔写下“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心里真说不出有多少气愤与哀痛。周而复用全力写出了当时的历史真实,也刻画了有关人物的形象。我认为这正是全书写得特别精采的章节,我素知张乐怡其人,作者笔下这个人的描画,十分传神。当然我没有见过最后的二部长篇,即以前四部而论,它的光芒也足以照耀后世了。新四军事件史书上不会遗漏,但要写得如此翔实生动,则除了小说,不可能有此感人肺腑的叙述。
《太平洋的拂晓》也写到了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前奏,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第二个中心。作者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时光去亲自见证所发生的一切,不过他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用艺术的手法,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以为写新四军事件可以比较顺利,因为事情究竟发生在国内,而写东京和华盛顿便不那么容易了。作者必须根据事实,可这一事实只有个大框架,一切细节,就全凭作者的想象了。周而复以他多年的外事工作经历,出色地重现美日双方的场景,值得我们称道。跃然纸上的是日本军阀的跋扈与狂妄和美国的狡猾与颟顸,作者写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作者写的是小说,难免有虚构之处。有人以为写历史小说,即使有人创造了非主流的角色,也必须受历史的约束,然而有人却在历史小说中任意虚构人物,甚至喧宾夺主,这都是不可取的。周而复没有走这条路,值得我们称道。
这是部小说,也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经过的编年史,所以能写得如此吸引人,端在作者的气度、修养和笔底的功力。这是一部要了解历史而值得一读的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