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英联邦总理会议反映出的美英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2-26
第4版()
专栏:

英联邦总理会议反映出的美英矛盾
谭文瑞
英联邦各国总理最近曾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有关英联邦财政、贸易和经济发展等问题。英国原企图通过这次会议加强联邦的经济连锁,以对抗美国的扩张政策。但是会议的结果并没有符合邱吉尔政府的愿望。在许多主要问题上,联邦各国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正是美国势力伸入英联邦内部的反映。这种情形充分说明了,美英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尖锐。
市场的争夺
英联邦总理会议中曾经讨论并引起剧烈争吵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关于帝国特惠关税制的问题。英国主张扩大帝国内部的特惠关税制,以便进一步阻止外国商品(主要是美国商品)侵入联邦市场;可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不但反对扩大而且希望削弱这个制度,同时要求取消联邦国家的进口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经济便开始衰退。不断膨胀的美国经济势力,不仅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极力排挤英国,而且日益侵入到英联邦的领域。一九三二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的时候,英国在渥太华召开过一次帝国会议,商量应付危机的办法,结果制订了帝国特惠关税制,作为防御美国经济进攻的武器。二十年来英国靠着这一件法宝,尽力抗拒美国对英联邦商品市场的进攻。而美国则不断想要削弱和解除英国的这一武装。美国曾经利用英美财政协定、马歇尔计划和历次国际关税及贸易会议,压迫英国放宽帝国特惠制,减低美国货物入口的关税,便利美国货物向英镑地区倾销。近年来,美国对印度的输出增加了一倍半,对南非联邦的输出增加了将近八倍。另一方面,美国又以关税壁垒和其他方法阻止英国货物输往美国,从一九四○到一九五一年十二年间,美国售给英国的货物,在价值上比英国售给美国的货物多两倍以上。因此最近时期一向入超的英国愈来愈入不敷出了。
一九一三年以后,英国就靠海外投资的利润来弥补其贸易收支的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变卖了价值十一亿余英镑的海外资产,而且在战争期间负债累累,战后年年增加的贸易逆差,便不得不抽提黄金和美元的储备来支付,造成了严重的“美元荒”。英国的统治集团为了挽救黄金美元储备亏损的危机,一再采取削减美元货物进口的办法,同时计划扩大对美元区域的商品出口。但是今年头九个月贸易逆差仍达六亿五千六百七十万英镑,黄金美元存底还未达到“最低限度的安全水平”。所以英国打算再扩大帝国特惠关税制,以巩固它和美国竞争的地位,使美国货物更难在英镑区域内倾销;同时想借此要求美国降低高额的关税,让较多的英国货物能运销美国换取美元,防止美元短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但是,英联邦内的其他一些国家却有着另外一种想法。如已投向美国怀抱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对于帝国特惠关税制已没有多大兴趣了。虽然它们从这个制度上也得过一些好处,获得了在英联邦范围内销售货物的有利条件,但是近年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进出口贸易大部分已转向美国,它们认为帝国特惠制只是强迫联邦各国“买英国货”的办法,对于它们扩大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它们要求降低关税壁垒,同时放宽对外国货物入口的限制,这实际上就是要给美国的货物打开英联邦的门户。由于联邦各国“同床异梦”,因而英国在联邦总理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帝国内部特惠关税制的建议遭到了否决,而加、澳等国对特惠关税制的反对也没有成功;会议决定了英国可以要求参加日内瓦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各国允许英国提高对某些进口货的关税。虽然美国和其他国家是否会答应英国的要求是另外一回事,但英联邦总理会议的这种决议,充分表明了英国决心要对美国向英镑地区的经济攻势展开激烈的斗争。因此,与此同时,英国已决定继续限制外国货物的入口。
美元和英镑的斗争
英联邦总理会议中讨论的另外一个问题——英镑的自由兑换,是和上面的问题相关联的。英联邦的
一些国家极力要求恢复英镑的自由兑换,可是英国主张必须等到联邦支付情况好转和对外贸易扩大以后才能实现,由于英国的坚持,要求英镑自由兑换的呼声被压下去了。
英国在三十年代形成的英镑区域,是它赖以和美国进行争霸的另外一个武器。英联邦各国(加拿大除外)和另外一些国家都被包括在它的这个金融势力范围之内,与以美国为首的美元集团抗衡。这个区域内的各国之间进行贸易要以英镑来结算,这样就使英国获得了对英镑区各国进行贸易的特权。英国一向是一个需要输入大量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国家,英镑区各国向英国销售粮食和原料而得到的英镑,要想兑换为美元或其他货币都要受到限制,它们必需拿来购买英国的工业品。于是英国在采购原料和推销产品两方面便都有了保证。有些国家向英国输出的货物多于从英国输入的货物时,也只能在伦敦储存一笔英镑的借差,这笔借差是不能兑换成可以向美元区域购买货物的美元的。英国这种限制汇兑的措施,对于美国的经济扩张,有极大的抗拒作用。因此美国处心积虑要想粉碎英镑体系,为它争夺英联邦和英镑区域市场扫除障碍。一九四五年底,美国曾以一笔贷款为饵,使英国答应解除汇兑统制。一九四七年七月英国履行贷款协定的条件,开始实行自由兑换,一下子就丧失掉了两亿五千万英镑的黄金和美元,造成英国猛烈的经济风暴。英国顾不了面子难堪,迅速宣布了停止英镑自由兑换,才堵住了国库的大漏洞。后来美国又利用“马歇尔计划”迫使英国同意通货的局部流通,各国在英国的借差的百分之二十五可以自由周转。但是,英国在美国压力下所作的这种让步,并未能使美国满意。美国继续想尽各种办法企图破坏英镑的国际通货地位,因此形成了美元和英镑的斗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这次在英联邦总理会议上积极要求恢复英镑的自由兑换,正是反映了美国的观点。
加、澳、新等国的要求,是在扩展自由贸易的口号下提出的。这些国家的代表直接攻击限制英镑的兑换是强迫各国购买“昂贵”而“不合用”的英国货物。它们希望摆脱这种束缚,以便更加投靠美国。但是英国在这个问题上坚决不肯让步,因为它想起五年前的那一场风暴,还不免胆战心惊。现在英国的黄金美元储备还在危险的状况中,如实行自由兑换,势将招致经济的破产。英国未尝不怀念昔日英镑在世界通行无阻的威风,只是今天的境遇已大不相同,摆在英国面前的当急之务是挽救美元短缺的危机,还谈不到提高英镑的国际地位。不过英国为了缓和联邦各国之间的矛盾,还不得不同意放宽对美国投资的限制,准许外国投资人转移资本利润,让美国资本进一步侵入大英联邦。
原料的争夺
资本主义国家对原料的争夺由来已久,战后由于美国进行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大量向国外掠夺和囤积战略原料,和英国的矛盾更加尖锐。美国自己不生产或产量不足的原料,很大部分是从英联邦各国购买的。去年美国橡胶、黄麻、羊毛、锡、铅、锰等主要原料的入口,有百分之三十二到九十三是来自大英帝国市场的。英国也是靠它的自治领和殖民地输出这些原料换回相当数量的美元收入。过去两年来,美国利用对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和“停购”“囤积”等手段,垄断世界原料市场,压低原料的价格,使英国大受损失。如马来亚的天然橡胶的价格,自一九五○年十二月以来下跌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澳大利亚羊毛的价格跌了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美国操纵原料价格的政策,对于英国的经济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今年年初邱吉尔到华盛顿去曾经和美国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也没有多大结果。只是在锡的贸易上成立了协议。美国同意了在
一年期间收购锡砂时要出固定的价格。其他商品的境况则并没有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英国从美元区域输入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的价格,都受到美国的控制。因此在这次联邦总理会议上,英国提出开发联邦资源的口号,希望各自治领多生产原料,以供给英国的需要和向国外赚取美元;同时打算纠集联邦各国的力量,要求美国订立稳定商品价格的协定,来反对美国对原料的垄断。据传,邱吉尔已准备在明春到美国去进行谈判,并将提出提高黄金价格的要求。我们可以预料,到那时候美英两国的经济矛盾将更为表面化。
这一次英联邦总理会议一方面暴露出,由于美国势力的侵入,英联邦已陷于分崩离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英国在美国经济攻击之下,一面退却还一面力图守住最后的阵地,并且待机反击。这两个资本主义大国之间正进行着殊死的斗争。斯大林说:
“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以及它们想把自己的竞争者淹死的愿望,在实践上是比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间的矛盾更为剧烈。”这是一点不错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