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塞上轻骑草原明珠——记首届乌兰牧骑艺术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05
第8版(周末)
专栏:文化长廊

塞上轻骑草原明珠
——记首届乌兰牧骑艺术节
姜永生/文
今年,乌兰牧骑迎来了自己的35岁生日。8月3日至10日首届乌兰牧骑艺术节在呼和浩特举办,来自全区的24支专业和业余乌兰牧骑聚会一堂,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嫩芽——常青树
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历经35年风雨,由一株小小的艺术嫩芽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艺术常青树。乌兰牧骑队伍由1支发展到46支,观众累计达1.7亿人次,足迹遍及29个省市自治区,单独或组团出访过25个国家和地区,创作和演出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的文艺节目。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一辆马车上诞生了。由于它顺应了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因而很快在农牧民群众中扎了根。乌兰牧骑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行动灵活”的特点而闻名。这实际上是为草原的地理条件和草原人的生活方式所决定。乌兰牧骑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项任务于一身,长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农牧民群众服务。
草原文化的结晶
乌兰牧骑植根民族文化热土,吮吸草原艺术乳汁,抒发马背民族的神韵,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上独具一格,自成流派。乌兰牧骑艺术火暴热烈、抒展悠长,将草原人的豪放潇洒,刚健勇猛和深沉蕴藉都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将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提炼升华为听觉和视觉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创作上,乌兰牧骑着力用农牧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35年来,乌兰牧骑创作演出了许多反映内蒙古农村牧区新人、新事、新风貌的歌舞和曲艺节目。凡是看过乌兰牧骑演出的人,无不为它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所感染。乌兰牧骑在艺术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注重挖掘和继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吸收借鉴到自己的艺术之中。比如富有草原气息的安代舞,令人心旷神怡、回肠荡气的长短调民歌,民族风味浓郁的好来宝、乌力格尔、代日查等曲艺形式,传统的马头琴、胡必思等乐器都被乌兰牧骑吸收运用到创作和表演中来。
跟随时代脚步前进
乌兰牧骑追随时代发展,善于吸收和运用一切对自己有益的成份,不断丰富发展,开拓创新。近年来,乌兰牧骑不但在艺术上大胆改进和提高,如运用电声乐器、演出戏剧小品和蒙古剧,而且在经营管理、活动方法、演出方式等方面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竞争机制、队长负责制、队员聘任制、目标管理等改革措施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引入到乌兰牧骑的建设之中。乌兰牧骑变无偿演出为无偿和有偿相结合,逐步培养牧民群众的商品经济观念。
35年来,乌兰牧骑队伍中成长起来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乌兰牧骑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队伍素质越来越好。刚建队时,来自农村牧区的姑娘小伙未经正规训练就上台演出,只能在演中学,学中演。如今,每支乌兰牧骑里都有艺术学校的毕业生,有的队员还上过音乐学院。乌兰牧骑队伍中涌现了一批蒙古族艺术家,如作曲家图力古尔,歌唱家牧兰、拉苏荣、朝鲁,舞蹈家敖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艺表演艺术家道尔吉仁钦,马头琴演奏家达日玛等。这些蒙古民族的优秀儿女酷爱草原艺术,献身乌兰牧骑事业,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乌兰牧骑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仅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就获得过各种奖励170项。
(附图片)
乌兰牧骑在霍林河煤矿为工人演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