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贵州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10年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几百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0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贵州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10年培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几百万
据新华社贵阳电(记者龙向超)多民族的贵州省重视民族工作,使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
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12%以上。贵州省委、省政府认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首先要抓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技术。因此,在80年代初期就针对民族地区实际,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扶持发展民族教育,现在全省建成民族小学165所、民族中学27所、民族职业技术学校17所、中等民族师范8所、民族行政管理学校3所、民族师范专科学校3所和贵州民族学院,形成了一个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190多万人,占全省在校学生总数的1/3以上,10年来培养了几百万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建设人才。
在选调几万名少数民族干部到各大专院校进修深造的同时,贵州省在3个自治州创建的3所民族行政管理学校,专招边远民族山区少数民族考生,定点定向培养乡镇急需干部和经济管理人才。由于采取了特殊政策进行培养选拔,贵州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到1991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达15.6万人,比1978年增长1.8倍,少数民族干部占全省干部总数的比例,也从1978年的12.9%上升到24.6%。
贵州省对民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实行“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在资金安排上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减少贷款负担。仅据省经委统计,从1985年到1991年,对黔南、黔东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和威宁等11个自治县,安排300万元以上投资的省主管重大技改项目127个,总投资达9.75亿元,占全省重点技改项目投入的1/4,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如黔东南州先后建成凯里棉纺厂、凯里涤纶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在“七五”期间工业产值翻了两番多。“七五”期间,贵州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14.16亿元(80年不变价)增长到1990年的30.27亿元,增长113.7%,大大超过同期全省工业增长75.36%的速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