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中日关系的历史新机遇——“90年代中日关系的课题”学术讨论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07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日关系的历史新机遇
  ——“90年代中日关系的课题”学术讨论会侧记
  本报记者 孙东民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华日本学会、中日友好协会日前邀请两国上百名专家、学者举办了一次讨论会,议题是“90年代中日关系的课题”。目的是回顾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史进程,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巩固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的途径。
20年前,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断,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0年间,中日关系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主流始终是友好合作。以经贸关系为例,中日进出口贸易在20年间增加了20倍,去年底超过200亿美元,双方的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也卓有成效,经济关系日益成为增进两国友好合作的主要纽带。两国的学者一致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实践证明,中日睦邻友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还证明,要保持两国关系顺畅发展,关键是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声明和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和平共处,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好坏的作法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中日两国早在两极格局尚存的20年前就取得了共识并付诸实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探讨90年代的中日关系,是这次讨论会的主要内容。讨论中,有不少学者注意把中日关系放在国际的大背景下观察。中国学者认为,整个世界的格局大转折、大过渡,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处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日本政府提出“21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同时一再申明要立足亚太,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则举国上下明确认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同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双方各自的变革,决定了中日关系今后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在历史的新时期,中日关系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慎重抉择,善于自处,同时将面对进一步发展关系的历史新机遇。90年代中日关系将以经济关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重点,在两极格局结束的新形势下,政治关系中需要摆脱旧思路,以新的姿态、新的眼光跟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在和平共处等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日本学者认为需要为今后的中日关系定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是稳定和繁荣的国际新秩序的基础,而亚洲正在实践这种理想,应以广阔的视野建立“世界中的日中关系”,立足于世界范围冷静判断,解决各种务实性的问题。
中日两国的学者认为,20年来的中日关系为90年代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国间的相互理解程度不断加深,中日两国在建立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中有许多事情要做。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中日两国,可以为冷战后的新的东西南北关系作出积极贡献,起到示范作用;中日两国各自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今后的合作增加了新的领域和机会。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的互补性将长期存在,相互依赖程度将会加深。中国的沿海地区有望成为东亚的制造业基地。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需要建立起合理的国际分工关系。在90年代,需要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并在世界范围的广泛联系中真正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