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继续推进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09
第7版(国际)
专栏: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

继续推进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张香山
20年前,当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指出,“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并说,中日友好“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78年在中日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之后,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条约的签订,从政治上开辟了中日两国长期友好关系,它将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关系的发展,加强中国、日本反对霸权的力量,它有利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回顾20年来两国关系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恩来、邓小平同志的展望已被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在政治方面,最重要的是,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与《和平友好条约》,这是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规范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外,20年来,两国领导人不断互访,并从80年代起,双方设置了政府成员会议、副外长定期会议、政府的咨询机构21世纪委员会、民间人士会议等,执政党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联系。通过各种会议,定期交换意见,大大增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赖。
在经贸方面,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的进出口贸易从1972年的10.3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202亿美元。从1979年底起,日本已向我国提供和承诺提供了三笔日元贷款、三笔能源贷款、两次黑字还流以及15个项目的无偿援助,共计34893.5亿日元。此外,日本企业还向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到1991年6月底,实际投资为26亿美元。迅速发展的中日经贸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亦有利于日本的经济繁荣。
在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及人员往来等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进展。以留学生为例,至1991年我国在日留学生(不包括就读生)已达19000余人,而1972年时仅为23人;至于两国其他人员往来,1991年为1972年的55倍。双方文化交往的扩大,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又一桥梁,给双方都带来了许多好处。
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和协调方面,两国都宣称不称霸和反对霸权主义,并为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努力;同时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本身,也是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积极贡献。
当然,在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生过摩擦、纠葛,甚至出现过某些曲折。既有政治方面的问题,如日台关系问题、日本侵略历史的评价问题等,也有经济方面的问题。前一种问题,有的曾引起外交交涉,通过商谈或者得到适当解决或者被搁置起来;后一种问题主要是务实问题,随着双方经验的积累与政策的适时调整,一般得到较好的解决。在中国于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政治风波之后,日本曾同西方6国一道对中国进行“制裁”,致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较大曲折。不过,日本从一开始就反对孤立中国,以后又率先取消制裁,所以,两国关系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说,从总体上来看,两国关系的发展是良好的、顺利的,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摩擦、纠葛,只是中日关系中的支流,而友好合作则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对此中日两国人民都十分高兴。
20年过去了,在世界局势已发生重大转折的形势下,面向着21世纪的中日两国是否能够继续沿着友好合作的道路前进呢?对此,江泽民总书记在今春访日的演讲中曾明确表明“是非常乐观的”。
中国的对内对外路线是顺应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的。对内,中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也不动摇。对外,中国将继续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巩固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理所当然地要继续贯彻同日本睦邻友好的国策,并加强与日本的合作。而中国的稳定发展,对日本的安全亦是有利的。经济方面,中日两国互补性很强,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互补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和扩大。宫泽喜一担任首相以来,强调日中关系与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两大车轮。这种新的提法表明日本对日中关系采取比过去更加重视和积极的态度。只要日本顺应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继续走和平与发展道路,切实遵守他们一再声明的决不做军事大国的诺言,今后中日两国不仅会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把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而且随着两国国力的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方面,通过双方进一步的合作与协调,对于维护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于保护世界环境等问题,也将会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在这里还要指出的一点是,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与《和平友好条约》,也是中日两国关系在未来长期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这两个文献,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内容,并结合中日关系的特点而构成的,是双方发展两国关系必须共同遵循的,同时也是判断两国关系中是非曲直的准绳。处在世界新的转折时期,由于双方对新情况的了解不足,或对于新问题处理不当,等等,摩擦和纠葛可能仍难以避免。但是,只要两国坚持遵循《联合声明》与《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据此究明双方争执的是非曲直,并妥善地加以处理和解决,那么两国的关系就一定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为了推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中日两国国内都将长期存在着程度不等的轻视和低估两国长期友好的观点,甚至还有反对两国友好的观点。前者是缺乏远见的,也是错误的;后者逆时代潮流和两国之人心所向,更是大错特错的。为了使两国人民对中日友好具有充分的认识与坚定的信心,而不被上述错误观点迷惑,我们要善于利用40年来民间交往的经验,务必使两国的人民团体、友好组织和各界友好人士在自己的活动中,始终坚持把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利用一切可能,实事求是地而不是夸夸其谈地、认真地而不是马虎地、经常地而不是偶尔地向对方介绍各自国家的国情及其当前的内外政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友好、诚挚、坦率地交换意见;同时还要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育人民群众,使得他们确信不同社会制度的中日两国是能够友好共处的,两国人民的友谊将是永存的。
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两国人民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今后,我们应该比前人作出更加光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