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学院新增选学部委员简介
闵乃本
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晶体物理学家。1935年8月生。江苏如皋人。现任南京大学教授。他改进了浸蚀法,使能显示近于平行晶面的位错,澄清了体心立方难熔金属中的位错组态;利用光弹方法首次观察到螺位错并给出了成像规律,提出了晶体生长的层错、孪晶等缺陷机制,发展了非完整晶体的生长动力学。用实验观察研究了界面失稳、胞状界面的演化、枝晶、分形的形成过程。考虑了晶面原子的多体互作用,提出了各向异性变键模型,改进了完整晶体的生长理论。研究了生长条纹的形成机制,制备了微米超晶格(聚片多畴晶体)。提出了周期、准周期微米超晶格的声学效应、光学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理论,并进行了实验演示,开拓了通过控制微米级微结构来研究新材料、新器件的新领域。总结了晶体生长的理论与实验,完成了“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的专著。
邱大洪
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1930年4月生。1951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波浪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他对浅水区非线性椭圆余弦波的工程理论,不规则海浪和椭余波对常见海工结构作用力的实用计算法,波浪在海床中的渗流与海工结构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及专著《波浪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在工程设计方面,他参加过许多工程的设计、研究和施工。在大连渔港工程中任技术总负责人;在大连新港我国第一座10万吨级油轮深水码头工程中,任码头设计技术负责人,获国家建委全国优秀设计金质奖;在1983至1984年混凝土海上采油平台的可行性研究中,任五高校联合设计组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管桩式新型码头,他提出的双排管桩新结构,已用于连云港建设试验工程段。此外,他还主持建设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余国琮
化学部学部委员。化学工程学家。1922年11月生。广东台山人。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毕业。1947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大学教授。在蒸馏学科的主要方面均取得成就:他提出三维非平衡混合池模型,开拓了蒸馏过程与设备合一的模拟新途径。采用此模型软件及其理论指导下的新设计,已成功的改造了十多座包括近年引进的大型蒸馏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他提出较完整的不稳态蒸馏过程理论和分批蒸馏的多变参数新策略,并发展相应技术。成果已用于重水生产,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提出的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已为一些国外专著、手册所采用。在合成蒸馏塔系最优热集成网络及测定汽液近界面的速度场和浓度场等均取得成就。
邹世昌
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材料科学家。一九三一年七月生。江苏太仓县人。一九五二年唐山交通大学冶金工程系毕业。一九五八年在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在国防重点任务研制甲种薄膜项目中,负责加工成形部分工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在离子束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和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一百一十四篇。研究离子注入损伤及退火行为,提出了用二氧化碳激光从背面照射进行退火及合金化的新方法。用全离子注入技术研制成我国第一块一百二十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合成了SOI材料和新型CMOS\SOI电路。在溅射、损伤和貌相变化等研究的基础上,用反应离子束微细加工闪耀全息光栅,是光栅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了离子束增强沉积并合成了氮化硅、氧化钛薄膜。开展了高分子材料离子束表面改性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被推选为国际上离子束领域两个主要学术会议国际委员会委员。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