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扬州有个毛笔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12
第8版(周末)
专栏:

扬州有个毛笔村
吴艾平 程裕祥
“我今年71岁,从13岁起做笔,直到60岁。我师傅戴保林,今年90多岁了,还健在……”金永才师傅一口扬州话,兴奋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的身后,一座新瓦房堂屋墙上,挂着蒙恬的画像。据民间传说,这位驱匈奴、修长城的秦代名将,也是毛笔制作这个行业的鼻祖。
每逢农历二月二十四,古城扬州东郊的周家村一片欢声笑语,制笔艺人家中都要请出蒙恬画像,烧香燃烛,鸣放鞭炮,习字作画,有时还在村头演出乡土气息浓郁的扬州戏。这一祭祀毛笔制作鼻祖蒙恬逝世忌日的民间习俗,与该村制作毛笔的历史一样,至今已沿袭了200多年。
周家村几乎家家都吃“毛笔饭”,村里不少人家是制笔世家。旧时扬州城内十多家笔庄,像一品斋、杨文竹斋等,其制笔艺人大多来自周家村一带。有人说,郑板桥当年独创“六分半书”,说不定就是用的周家村艺人制的狼毫笔呢。瞧那笔势,不正体现了周家村毛笔“尖、齐、圆、健”的特色!
周家村毛笔厂在继承和发扬扬派传统制笔工艺的基础上,又吸取了浙江湖州制笔工艺之长,把扬州制笔工艺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986年周家毛笔厂正式更名为扬州湖笔厂。毛笔生产由过去单一低档产品逐步转为中、高档产品,从传统的单枝笔改为软硬兼用的套装笔,目前该厂已拥有狼毫、羊毫、兼毫三大类320多个毛笔品种,这个厂生产的竹兰、白云京楂、长峰羊毫、七紫三羊等湖笔,畅销全国各地。这支以农民为主体、保留了传统手工制笔技艺的队伍,一年创利23万元,已成为全国五大毛笔生产厂家之一。
如今,湖笔一枝花,花开在周家。全国不少骚人墨客不邀自来,挥毫试笔,赋诗作画,赞不绝口。湖北著名书法家涂庭多,一次在北京买了一枝该厂生产的京楂笔,使用后效果很好,老先生欣然写了一张2米长、0.75米宽的“得笔”二字条幅,从湖北省用挂号信寄到扬州,并赞扬该笔为“元章作书,妙者得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