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人不误职 职不屈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报道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13
第2版(经济)
专栏:

人不误职 职不屈人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张述圣 新华社记者 王安
1989年,金川公司进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由于采取认真、科学的态度,因此搞得那么深入、有效,而且能够巩固发展。
认真的动力,在于清醒的认识。金川公司领导在组织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对“大锅饭”的弊病有切肤之感,因而对三项制度改革如久病遇华佗一般亲切。
手术到底动多大?公司领导层展开了反复的讨论,原有差异的认识终于统一到一个最根本的基点上: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说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因素,但我们却在“人”的问题上陷入了误区,用“大锅饭”制度把千差万别的具体人变成笼统模糊的抽象人,不论干多干少,不分才能大小,庸人误要职,闲差屈能人,延误了生产,弄穷了国家。直到今天,以破除“大锅饭”为目的的三项制度改革才真正触到以人为本的深层次。只有彻底切除“大锅饭”这个肿瘤,把人们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把企业变成人不误职、职不屈人的竞技场,才有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人从社会惰性中解放出来,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金川公司各级领导在三项制度改革上付出了艰苦努力,进行了最广泛、最充分的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陆续推出73项改革措施,实施三项制度配套改革。在分配上,针对不同生产性质、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工艺装备水平等综合因素,实行多种工资分配方式,“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干多少活拿多少钱”,使职工劳动成果直接反映在工资收入上。在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上,大幅度精简,将公司机关36个处室精简合并为18个部室,二级单位的727个科级单位减为504个,公司机关干部减少30%。在工人中实行合理组合,剥离出5000人,通过培训,安排到集体企业和新建项目担任生产经营的骨干。在干部管理制度上,搬掉“铁交椅”,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民主考评同干部部门考核相结合,逐级聘任。从那时起,公司有40多名处级干部被解职或降级使用,数百名文化素质较低的干部改做其它工作;新晋升的33名处级干部,有27人是通过公开招聘、平等竞争走上领导岗位的。不论是升还是降,标准只能是能力与政绩,于是在公司干部中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观念:“在职要尽责,无功便是过”。
这一套改革措施实行一年之后,一度受到公司内外一些人的非议,一些革除的弊端开始回潮。
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金川公司领导班子砥柱中流,发动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公司内部配套改革评估活动,紧紧围绕着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是否有利于企业全面建设,对过去几年公司推行的重大改革,分“效果显著”、“效果较好”、“效果一般”、“效果不好”四个档次进行评估。这一评估,引着人们对改革实践进行回顾和审视,深切地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企业的发展靠改革,不继续改革没有出路!于是,公司出现了排除干扰,巩固改革成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发展生产的新局面。75项进一步深化公司内部配套改革的新措施应运而生,推动公司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更上一层楼。一年之后(1991年)的金秋时节,金川公司正式跨入国家一级企业的行列。
前不久,一位经济研究专家从金川考察归来,激动地说:金川的发展,极其生动地证明了小平同志的一个论断——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