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埃以塔巴边境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15
第6版(国际)
专栏:埃及通讯

  埃以塔巴边境行
  本报记者 徐平
记者踏上这块举世闻名的土地时,它已回归埃及3年多了。
边界线是当年由埃以双方的军事测量委员会一起划定的,两条平行的、间距约一米的铁丝网,将名为“塔巴之颠”的山地横截成两部分。1989年3月15日正午,当最后15名以色列士兵撤出塔巴后,在铁丝网埃及一侧,三色萨拉丁鹰旗重又庄严升起。边界线后不到100米的两个小山头上,双方边防部队各建了一个哨所。公路右侧就是海水湛蓝的亚喀巴湾。不远处,旅游者在海滩游泳、晒太阳;飞驰的小游艇拖着坐在橡皮筏上的游客,在水面上犁出层层水花;一艘从水路入境的以色列游船,载着不少人到法老岛上那座至少已有800年历史的萨拉丁古城堡上去探古寻幽。
埃以塔巴边界的通道就设在努威巴—埃拉特公路上。在这前后不到200米的范围内,两国的边防和海关共设了4道检查口。埃及军官告诉我们,埃方很少有人经塔巴进入以色列;而以色列方面平均每天约有二三百人入境,他们主要是旅游者,有以色列人,也有其他外国人。我们去塔巴采访时正值旅游旺季,不少旅游者或坐汽车、或步行出入埃及。
埃以边防、海关人员看来都相互熟识,但并不多话。一位以色列女旅游代理靠在入境口的框上,踩着边界线,用流利的阿拉伯语与埃及边防人员谈公事。以色列的女海关关员挎着对讲机,隔着一层铁丝网在那边忙碌着。这儿的边界十分安宁,双方工作人员看来也很友好。
艾菲亚·索尼斯旅馆至今仍是塔巴最主要的建筑和标志。这座由以色列建造的12层五星级旅馆,及其配套得相当完善的娱乐旅游村,当初曾是埃以塔巴谈判的重要障碍之一。以色列不但要求埃及对这个旅馆作出经济赔偿,甚至还希望今后以色列人可以自由前来度假。经过艰苦谈判,埃及最终答应向以色列交付了将近4000万美元的赔偿。但是在原则立场上,埃及坚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任何入境的以色列人必须携带至少两个月以上的有效护照;作为变通,埃及方面保证平等对待任何由以色列方向入境的外国旅游者,而且以色列人无需入境签证便可进入塔巴。
塔巴回归3年的事实似可表明,经过相互了解和不懈努力,长达数十年的敌对和不信任障碍并非是不可逾越的。
记者由此想到,虽然迄今的阿以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但各方能够坐到一起,认真谈起来,是否也能从塔巴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一点启示呢?
(本报开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