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老兵风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老兵风范
新华社记者 郑国联 新华社通讯员 刘建新 李春艳
在前不久召开的广州军区基层“双先”大会上,一位年过40的专业军士结束发言刚走下讲台,会场便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代表拥上前去与他握手,邀请他到自己的部队作报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感叹道:伟大寓于平凡是士兵的特色。正是一个个像他这样平凡的士兵,凝聚成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军队。
这位专业军士名叫杨德玉。
(一)
杨德玉1969年入伍后,一直在汽车团修理连当修理工。不论当义务兵还是志愿兵,他几乎天天超时超量地工作着,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部队建设事业。
有一段时间,汽车团执行一项特殊运输任务,数百辆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来回奔跑,车辆损坏情况严重。杨德玉和战友们日夜奋战在抢修车辆的工地上,做到随到随修。
南国,盛夏的炎炎烈日和电焊发出的高温,热得杨德玉大汗淋淋,常常不得不赤膊上阵。烧焊乙炔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刺激得他胃疼难忍。他顾不上喝水擦汗,一手握紧拳头顶着胃部,一手握焊枪,坚持焊接汽车部件。
这天深夜,指导员查铺,见杨德玉捂着小腹在床上打滚,一问才知道他已经忍着绞痛工作几天了,当即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是肾结石和胃下垂。可是,进医院的第三天,病情稍有好转,他又跑回焊工岗位上。
这次抢运共进行23天,杨德玉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加班加点焊修汽车零部件1300余件。像这样的突击抢修,杨德玉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人们都说他是“拚命三郎”、“事业迷”。有人问他:“你成天想的是工作,干的是工作,活得不累吗?”
杨德玉真诚地说:“身子骨是累些,可看到一辆辆趴了窝的汽车又重新奔驰,为部队建设多拉快跑,我心里就感到格外舒坦和快乐。”
(二)
杨德玉现年43岁,在全团年纪最大,团长还是他当班长时带过的兵。可他从不以老自居,更不向组织上伸手要名利。他也不是没有过提升的机会,可他从革命事业考虑,竭力向领导推荐比自己年轻的同志。
有一次,上级给修理连一个破格提拔干部的名额。连队干部摸底,全连八九成的人赞成提拔杨德玉。杨德玉技术全连最好,十几次获各种标兵头衔,4次立功,这个名额非他莫属。
命令公布了,新任排长是另一位同志。人们后来才知道,酝酿提干名单阶段,杨德玉找团政委表示:“自己年纪大,文化低,提干的指标少,要从有利于部队长远建设考虑提拔干部,不要为照顾我这个老兵误了年轻同志。”
杨德玉是8级焊工,锻、钳、车、木工也样样精通。前些年,地方一些厂家眼馋他的技术,7次提出要重金聘请他。可是因工作离不开,杨德玉一次次放弃了。
1989年,已经超过志愿兵最高服役年限的杨德玉,获得组织同意,带着5枚一、二、三等军功章和各种荣誉证书,回乡为转业联系工作。
一个多月之后,杨德玉回到连队。一放下行李,他就给战友们介绍家乡变化、沿途见闻。看到老班长兴致勃勃的样子,战友们都以为他找到了满意工作。
第二天,杨德玉早早起身,和战友们一起投入到全团200多辆车的巡回抢修中去,由于车况老旧,需板焊部件较多,杨德玉连续工作了4天3夜没休息。
战友们提出学习老班长、站好最后一班岗的精神,搞好全团车辆巡回大抢修。连队干部将这场面看在眼里,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们不忍将老杨找工作不成又回到连队的实情告诉战士们,同时又为这位老战友的品格和胸怀而深感敬佩。原来,杨德玉回乡联系工作很不顺利,过去高薪聘请的几个单位,不是嫌他年纪大,就是因为城市控制人口,户口难解决,不愿接收。
20多年来,杨德玉让功、让福利补助和其它好处有25次之多。“这样的功臣不能总是受委屈,汽车团要养他一辈子。”团党委决定,无论今后党委班子怎么换,照顾功臣杨德玉的决议要一届一届往下传。
(三)
杨德玉心里总是装着工作,想着他人。
他的长女杨梅出世时,体重不到1.5公斤,经常闹病。家中无钱给女儿看病,妻子心急如焚。母亲看了心疼,托人给杨德玉写信告知此事,要他哪怕是借钱也要给老婆孩子救救急。
杨德玉接到信后,省吃俭用凑起50元。正准备去邮局往家里寄时,班里战士小郎家中来信说,母亲刚刚病逝,父亲又心肌梗塞住进医院。因为钱不够,医院令其办出院手续。杨德玉家与小郎家只隔十几公里路,他知道小郎在家里排行老大,父亲的救命钱全靠他想办法。于是,他咬咬牙,把钱给小郎家寄去了。
转眼到了秋收季节。杨德玉为了在农活最忙时为妻子曹兰卉减轻些负担,准备回乡休探亲假。曹兰卉按丈夫来信讲的日子计算,这天一早就等在村口,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日照三竿时,她扛起锄头下地干活。未到田头,就听有人喊起来:“兰卉呀,你看是谁在替你干活?”走近一看,丈夫脸上挂满汗珠,眼圈发黑,气喘吁吁,她忍不住鼻子一酸,泪水扑扑地淌了下来。
是的,杨德玉自己省吃俭用,吃苦耐劳,自己家庭困难很多,却常常省钱接济别人。单是在他当义务兵的10年间,就为战友和乡亲捐过500多元。他还曾18次在危急关头舍身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其中有8次自己负了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