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洒向太行都是情——记某部离休干部邹本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洒向太行都是情
——记某部离休干部邹本兴
彭付生 贾圣尧
邹本兴原是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后勤部副部长,1987年4月离休。在河北省人大6届5次会议上,一位来自太行老区的代表关于老区人民缺医少药的提案,深深刺痛了这位长期生活、战斗在这方热土上的军队人大代表的心。他决定离休后集资办医学院,为老区人民培养医生。
办学伊始,没有校舍,他和几位老战友找到某部一座闲置多年的仓库,他们顶烈日,战酷暑,苦战一个夏天,终于赶在开学前两天整修就绪。没有师资,他到省卫生厅、省教委查找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名单及住址,尔后挨家挨户上门聘请。有的已决定安度晚年的老专家、老教授,纷纷答应出力。我国首例心脏瓣膜专家、河北省第二医院原院长刘振华,曾与白求恩在太行山战斗过的石家庄空军医院原院长陈新希等200多名专家教授云集中华冀联医学院,一时轰动了省医学界。没有资金,他说服老伴和孩子,把儿子准备办婚事的16000元捐给了学校。没有教材,他不顾年老体弱,骑自行车跑遍省城,又专程到北京、济南、上海等地购买。
医学院办起来了,132名老区的农村娃子成为第一批学员。为了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合格医生,他坚持“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生”的办学宗旨。他走访了驻地多家军地院校,认真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在冀联医学院实行军校式的管理。他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出了近30万字的学习辅导材料供学生学习。为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他想方设法购置了25万元的实验器材,办起了实验室。为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他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把部队政治工作优势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学院设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民办军校”。他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学习白求恩、学雷锋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做白求恩式医生。老区人民生活困难,拿不起学费,他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万元为25名老区学生减免了学费,并特地免费为毛主席、聂荣臻元帅当年战斗、生活过的阜平县城南庄和平山县西柏坡培养了4名医生。老区群众深情地说:“党没有忘记我们!”
6年来,邹本兴创下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河北50多所民办医校中,他第一个开办了3年制的医学大专班,第一个建起了综合实验室,第一个个人筹资兴建综合性的教学基地。学校从刚开始的一个班发展到10个班,已向老区输送了650名合格医生。870多封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写来的感谢信,是老区人民对邹本兴的最高奖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