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重阳节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重阳节探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而重阳节的来历,却有三种说法。
一、据《续齐谐记》记述: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信师言幸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二、源于汉代的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第二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刚,重阳是“二刚相逢”而相克,所以又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三、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受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他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迄今历史和民俗学家们尚无定论。
(8月14日《昆明科技报》洪慧敏文 刘振有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