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高等教育面临新问题数十位专家探讨改革与发展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等教育面临新问题
数十位专家探讨改革与发展思路
本报北京9月19日讯 记者毕全忠报道:高等教育发展与体制改革研讨会于9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国家教委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举办的。70多位教育专家、经济专家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深入探讨,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许多对策与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
与会者指出,这几年高教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培养人才的种类、数量、质量,办学效益等仍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家们预测了90年代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应有的规模、发展速度、发展途径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不同的预测结果和发展方案。但都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积极发展,而这个发展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
专家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基本上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政府有关部门“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很大改变;《决定》要求的“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仍未充分实现;高校仍缺乏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病,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和社会需求的趋势,与会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进行重大的改革,要有新的思路。他们着重研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何深入进行,专题探讨了高等教育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尤其对市场机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与办学自主权及国家的宏观管理问题;研究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运行机制;研究了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及关于私人办高校、社会力量办高校、与境外合作办学的原则与政策;结合今年扩大招收自费生的实践,探讨了高校投资体制的改革、开辟多种投资渠道和收取学费制度等问题。
专家们在大的原则问题上看法一致或基本一致,都认为高教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搞活学校,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与活力。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提出的思路和对策是多种的。他们认为充分研讨有利于高教发展与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不少与会者主张这些重大问题的研讨应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