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思想大解放实现大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1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思想大解放实现大开放
高德正
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我们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力争九十年代经济登上一个新台阶,在本世纪末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小康、社会文明的省份。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的问题依然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践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十分具体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要步骤上,都有解放思想的问题;解放思想必须要有针对性,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切实实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从我省实际看,当前必须进一步从“左”的思想影响和一些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
一是进一步从“恐资论”中解放出来,大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对我有用的东西。影响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思想障碍主要是怕“资本主义”。尽管改革开放十多年来,许多原来误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禁区已有很大冲破,但“左”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在对待计划和市场的问题上,老是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在对待个体、私营经济的问题上,还没有真正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思想上总是别别扭扭,担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会冲击、影响、动摇公有制经济。在对待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上,老是怕会造成贫富悬殊,违背共同富裕的原则。在举办“三资”企业的问题上,顾虑更多,怕引进了“资本主义”,怕公有制企业变了性质,怕外国老板赚了国内的钱。特别是对举办独资企业,更是讳莫如深,大有不敢越雷池半步之势。在对待按国际惯例管理“三资”企业的问题上,同样是顾虑重重,怕西方的管理方式把我们原来的管理模式冲垮了。
改革开放要加快步伐,最重要的是要从怕“资本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否则就寸步难行。事实上过去我们所想象的“资本主义”的东西,实际存在着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它虽被资本主义所用,但反映了现代社会化生产的共同规律,同资本主义本质没有必然联系,它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但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认识的片面,把它误认为是资本主义所独有而不敢加以利用。另一种情况是虽同资本主义本质有联系,但经过扬弃改造之后,也可以为我所用。再一种情况就是由于我们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应该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也应该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等带资本主义成分的经济,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有益的补充。现在就我们江苏来讲,这些经济成分不是太多了,而是还很少,还需要大力发展。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所有制形式和成分搞得纯而又纯是不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也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只有大胆地利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才能壮大发展社会主义。
二是进一步从单一内向型经济的老观念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利用两个市场组织经济工作的思想。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的经济工作面对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加快经济发展,力争九十年代登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学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战略性经济,又称“牛鼻子”经济,抓住外向型经济就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但现在有些同志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单一内向型经济的老观念上,同迅速发展的对外开放的形势很不适应。在组织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还没有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摆上战略位置,看不到国际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甚至认为搞外向型经济吃亏;在对待两种资源的利用上,顾虑重重,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开拓;在为外向型经济服务上,习惯于过去管、卡的办法,出现了对“三资”企业管理“国产化”的问题。我省一些地方“三资”企业发展很快,办得比较成功,其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按国际惯例办事,从简化手续,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缩短项目审批周期,到企业办成以后,尊重企业经营权、用人权、管理权,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提供服务,不乱加干涉,外商比较满意。因此,我们要吸引更多的外资,要多办、办好“三资”企业,就必须从单一内向型经济的老观念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起利用两个市场的思想,坚决按国际惯例办事,更快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
(作者为江苏省常务副省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