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痴情影迷道短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4
第8版(副刊)
专栏:我看新时期中国电影征文

痴情影迷道短长
刘中祥
时下电影界流行一句话:观众就是上帝。这表明,电影界已把它的兴旺与发展寄厚望于观众。
近年来,电影创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也不少,群众多有批评。让我们先看看一些报章近两年刊载的反映观众意见的一部分文章题目吧:《一次失败的“探索”》、《电影,请讲一个好故事》、《明星也有“砸锅”时》、《“国际大拼盘”:国产片的灵丹妙药?》、《演员不要“满天飞”》、《中国刑警之惑》、《历史不是泥,影视不是筐》……
笔者注意到,在这两年的观众影评稿中,被赞扬的大都是“献礼片”,诸如《开天辟地》、《焦裕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大决战》、《周恩来》等影片。它们之所以为观众所喜欢接受,在于它们雅俗共赏、催人奋进,融史实与艺术为一体。而被批评的影片,几乎涉及题材、编导、演员、技巧、片种及它们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各个方面。
这些热心的观众或影迷批评了些什么呢?有代表性的评述是:不少影片平淡乏味而又故作深沉,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时显矫揉造作之态。有的一味追求情节的离奇,人物的痛苦、疯狂,把观众的审美活动带入了一种混乱境界。一些“探索片”失掉了国情这个重心,不少“娱乐片”在气质上流于平庸浅薄,不能对观众构成一种强有力的美感震撼。在谈到编导演员的素质时,他们说现在似乎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社会责任感淡忘的导演并非一个两个。演员在开机前没有下过生活,满天飞地“赶戏”,以致有人惊呼“为什么再看不到赵丹、舒绣文、白杨这样的好演员?”或许这就是我们当今电影不景气的部分原因。
笔者因无力考证某些论点的可靠性。但我认为它们丝毫不意味着对过去几年电影成就的贬低和否定。他们对电影事业的要求并不苛刻:电影艺术家对自己的“镜头”应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教育、宣传、审美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积极向上的营养与力量。
这是一种企盼。如果说它传递着某种信息的话,那末,当各行各业的许多“好故事”都艺术地步入银幕时,电影界又将是一个百花争妍的春天。
(作者单位:四川省青神县卫生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