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青岛“二啤”别有滋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2
第2版(经济)
专栏:

青岛“二啤”别有滋味
本报记者 夏 珺
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二啤”,是青岛最大的合资企业,引进法国、德国一流的设备,摒弃了国内一些企业传统管理方法的弊端。品一品“二啤”的管理,你会发觉它像“二啤”的纯生啤酒一样新鲜、刺激,别有一番滋味。
“五脏”不全活力足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二啤”却是一个“五脏”不全的企业。
“二啤”年生产能力为14万吨啤酒。目前国内同等规模的国营啤酒厂,一般需设厂级领导7—9人,处室20个,员工2000人左右,而“二啤”只有公司领导2人,处室9个,员工479人。“二啤”不搞上下对口,一个仅6人的人事劳动处,囊括了国营企业中党、团、工会、企管、组织、宣传、保卫、劳资、人事等十来个部门的工作。十几层高的办公楼里,没有一个勤杂工,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全部是自己动手洒扫庭除。有人匡算,如此浓缩、精干的队伍,仅工资总额一项,每年即可节约好几百万元。
更令人叫绝的是,年货运量50多万吨的“二啤”硬是没有一辆货运车,当然也就没有自己的运输队,原来早在去年初试产之际,“二啤”即与青岛第一运输公司签了公路货运大包合同,不用操运输这份心了。
“二啤”总经理邵瑞琦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实行合同运输,公司可免去一个130部汽车300多名职工的运输队,减少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减少流动资金50多万元,而且不用操养车、修车、事故的心,何乐而不为?
泥饭碗 铁纪律
“二啤”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饭碗、交椅都是“泥”的,唯有纪律是“铁”的。
“二啤”对员工先培训,合格后再签录用合同。公司一个员工的女儿参加招工考试,以4分之差落选,多少人说情要求照顾,就因为纪律是铁的,硬是让她等到一年后再考。
3年多来,“二啤”共辞退11名违纪员工,有7人在厂内待业过,还有少数人受过留厂察看、警告、记过等处分。有人说,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邵总说:“松松垮垮是管不好企业的!”
“迷你”啤酒试验厂
在年产14万吨啤酒的“二啤”大厂腹地,还有一个日产3吨的“迷你”小啤酒厂,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是国内唯一的啤酒试验厂。它集开发新产品、培训人才、指导生产于一身,为“二啤”开发新产品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岛“二啤”的“扎啤”尽管价格高出国内其它啤酒厂同类产品许多,仍以其独特的品质打进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的各大宾馆。青岛“扎啤”就是从“迷你”试验厂走上大批量生产的。
严格的管理和超群的质量为青岛“二啤”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今年上半年,“二啤”已实现产值1.17亿元,创利税7000多万元,人均创利税15万元,人均创汇3.6万美元,人均劳动生产率25万元,经济效益雄踞全国同行前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