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形式田”升值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5
第2版(经济)
专栏:

“形式田”升值记
新华社记者 施勇峰
进入9月中旬以来,一向宁静无事的湖北省枣阳市王城镇王城村四组如同变成了股票交易所,全组80多户村民纷纷竞价争包几乎要被承包户弃耕的140亩“形式田”。原来每亩标底只有53元,争包中几天便升值到100元、150元。9月20日,当记者到这里采访时,有30多亩地还在升值,最后究竟以多少承包价夺标还会有一番竞争。
是什么优惠政策在推动承包农田急剧升值?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对这些田,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自主经营。
王城村四组的这140亩农田紧靠公路两旁,1979年开始由28户农民承包。由于这片地在公路边,上级领导的小车免不了要从这里经过,每年还要迎接好几次生产大检查。因而,这块地种什么,怎么种,全由镇政府安排。为了显示粮棉生产的“气势”,上面规定这片地只准种粮棉,不准种其他,主要任务是迎接检查。村民们把这片地戏称为“形式田”。
令村组干部和承包户烦恼的是,这片地不适合种粮棉。由于这里地势较低,每年夏秋时节一下暴雨这里便变成一片汪洋,有时收获的粮棉还不够抵排灌费。去年这里的棉花被水淹后连种子钱都没有捞回。不少农户开始弃耕从商,有的农户把粮棉种下去后便顺其自然。村党支部委员徐善友告诉记者,为这片地,村组干部每年要头痛两次:一次是春上签承包合同时农民不愿签,说这田没法种;二次是秋后收承包提留时农民不愿交,说种田没赚钱拿什么交?
今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王城镇和王城村的干部们开始换脑筋了。他们总结了“形式田”的教训,感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实事求是,进一步砍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束缚农民手脚的条条框框。于是,镇村两级解除了“形式田”只准种粮棉的“禁令”,农民可以怎么赚钱怎么干。9月9日这一天,组里召开村民大会,当场公布了“形式田”的承包标底,会上就有许多农户站出来竞价争包,每亩承包金一下升了一倍。到9月20日,已经有110亩被农户以每年上交100至150元承包金的价格承包,剩下的30亩适合种药材等高价值作物的好地价格还在扶摇上升。记者离开王城村时,村支委徐善友预测:这30亩地不到180元拿不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