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为了这片热土——枣庄市检察机关反贪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了这片热土
——枣庄市检察机关反贪纪实
法制日报记者 刘国航 新华社记者 陈 雁
浓重的夜色中,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农业银行渴口信用社门前。
“我们是检察院的。”进门的4个人边低声说出了身份,边出示证件。“请您把值班的郭文海从金库叫出来。”
一听此话门卫明白了,这几个检察院的同志一定是为轰动全行的储户谭祥友万元存款被冒支案而来。今年1月19日,孟庄乡建筑队队长谭祥友到渴口信用社下属的储蓄所去取款时,出纳员发现台帐与存折不符:台帐记载该户25000元存款已于1年前支取23000元,而谭祥友的存折却无此记载。案件到了检察院。检察官们发现这是一件“无头案”:既可能是储户重复取款,也可能是信用社内部人员作案,仅初步排查,有作案嫌疑的就有10人之多。
40多天的内查外调结束了,目标最后集中到渴口信用社24岁的出纳员郭文海身上。此人发案时在储蓄所任出纳,熟悉谭祥友帐折情况;发案后曾请假去北京、杭州等地游玩,并将大笔款项借给朋友;最重要的是,据发案时两名工作人员回忆,取款人很像郭文海的好友王某。事不宜迟,检察人员立刻找到王某。王某说出了真相:存折是郭文海拿来让他帮助取款的,取出后他如数交给了郭。凌晨2时,郭文海被带到检察院,在不可抵赖的事实面前,郭文海不得不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
近3年来,枣庄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72起,其中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376起,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了贡献。
在一起经济案件中,市中区检察院发现,由于罪犯把挪用的70多万元公款拿到东北去倒买倒卖牟取私利,致使企业资金困难,经营难以为继。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检察院决定派出4名检察员与两名企业保卫干部前往东北追款。
为抓紧时间,他们常常是白天工作夜里赶路,一次险些掉进沼泽地。行路难,找人更难。为找到收款人袁某,他们打听了不下几十人;为一个线索,曾一天开车行驶近800公里的冰雪路。最后还是从一位解放军战士口中得知,袁某住在塔河十八站林业局的一个鄂伦春乡。
人是找到了,但袁某已将钱款转移。没办法,检察官只得先住下。此时的塔河已是零下30多摄氏度,天下着大雪。他们一住就是24天,终于查清了款项的去处,并全部追回。
枣庄市检察机关一直把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作为他们一项重要任务对待。近3年来,通过查处经济案件,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900多万元。
去年9月的一天,枣庄市物资局会议室座无虚席。
“听说大家对我们连续办了几起物资系统的大案有些想法,今天我特来通报一下情况。”
市中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建奎面带微笑这样道出了开场白。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已逮捕的这几个人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数十万元,必须严肃查处。”
“不过,”张检察长话锋一转:“大家不必担心,我们检察机关是不会干涉正常业务交往的,即使过去在经营活动中有些小毛病,只要不构成犯罪,我们也不会追究。”
接着,张建奎又向他们讲了如何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对经营活动中不法行为的防范等。
检察院又针对物资系统一些单位帐目混乱,欠款多等问题,多次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他们建章立制,清理欠款。现在,原来一些亏损单位已扭亏为盈,物资局也和检察院建立了定期联系。
枣庄市检察机关每年都要发出检察建议几十份甚至上百份。仅市中区检察院今年以来就已发出检察建议24份,许多犯罪隐患就是这样被消灭在了萌芽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