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走出峡谷天地宽——攀钢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5
第4版(要闻)
专栏:改革开放换新颜

走出峡谷天地宽
——攀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地处四川金沙江畔的攀枝花钢铁公司,是我国主要钢铁企业之一。它以独特的设计、成套的国产设备和成熟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而驰名中外。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单一,生产发展不快。
出路何在?
改革开放的春风促使攀钢人清醒:要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钢铁钒钛基地,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封闭意识的冲破,使攀钢人敢作敢为。
攀钢首先大胆抓引进。从1984年起,他们先后从日本、西德、瑞典等国家引进了总价值达1000多万美元的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检验装置。特别是1987年,这家公司同国际银团正式签订了2.1亿美元的商业贷款协议,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对该公司二期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攀钢大抓产品出口。他们把钒渣、方钢、元钢、重轨等拳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几年累计创汇8000多万美元。特别是去年,公司出口换汇达4600万美元,跃居冶金行业各大企业首位,缓解了该公司技术引进所需外汇。
改革开放,使攀钢青春焕发,新产品不断涌现,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公司的名牌产品——重轨生产形成了系列化,新开发的310乙字钢、耐大气腐蚀铁路车辆侧柱钢、19号槽邦钢、216履带钢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产品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目前,已有17个产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其中氧气瓶钢坯、车轴钢、重轨、310乙字钢等7个产品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60公斤/米重轨和11号矿用工字钢分别获得国优金银牌。攀钢生产的重轨,成了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唯一钢轨;当攀钢的方钢运抵台湾,台湾报纸评论说:“攀钢的钢坯像一匹黑马成功地打入了台湾市场。”
攀钢总经理赵忠玉对此并不满足。他风趣地对记者说:“我们钢铁行业有句行话,叫做‘有铁没有钢,裤子都卖光;有钢没有材,老婆讨不来。’我们攀钢有了钢,但缺板少材。”
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近几年攀钢多方筹集资金,总投资70多亿元,引进国外80年代的先进设备,进行规模宏伟的二期改造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1995年二期改造工程完成以后,攀钢将由一期工程的年产170万吨铁提高到290万吨,150万吨钢提高为250万吨。此外,还有热轧钢板100万吨,冷轧薄板20万吨,生产H型钢25万吨。相当于新建了一个攀钢。赵总经理告诉记者,攀钢20多年的建设只是一个序幕。再建一个年产钢300万吨规模的攀西钢铁二基地任务,冶金部和四川省已明确交给了攀钢,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不久的将来,攀钢将达到年产钢600万吨以上,成为举世瞩目的钢铁钒钛生产科研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