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这里的机器高速运转——天津印铁制罐公司转换企业机制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6
第1版(要闻)
专栏:奋进中的国营大中型企业

这里的机器高速运转
——天津印铁制罐公司转换企业机制纪事
本报记者肖荻
公司副总经理说:“只要有了好的企业机制,现代化机器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人手里,能够比在外国工人手里运转得还要好。”
3年前,天津印铁制罐厂投资300万美元,从法国引进一套世界一流的气雾罐生产线。当时那位联邦德国的老板坦率地提出忠告:
“请记住:永远也别指望现代化的机器会在缺乏责任感的员工手里高速运转。”
这句话像一声闷雷,震撼了这个厂的干部,外商的话不无道理。1983年这个厂也引进过英国的先进设备,但是由于人浮于事,纪律松弛,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依旧。病根就出在“大锅饭”、“铁饭碗”上!
深刻的反思激起了厂长丁剑华等人的顽强斗志。恰好这时,市、局领导提倡引入灵活机制,而去国外见习的副厂长刘济华等技术干部又目睹了德国人的生产管理制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参照国外经验在厂内组建了“封闭”的分厂,借引进设备的契机对企业用工、管理、工资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
条件是明确的:用工全部实行合同制管理。坚持实行上岗前培训。分厂对违反劳动合同的职工有权解聘,实行厂内待业。采用国外同类企业的定员定额标准,实行严格管理。职工上下班打卡,提前10分钟进岗。工资按不同岗位工种、技术高低、贡献大小制定新标准,确保多劳多得。
73位职工勇敢应聘。两年下来,新机制带来了引人注目的高效益:73名职工每天工时利用率达7.5个小时,劳动生产率达到40万元,人均创利税9万元,分别相当于总厂的5倍到6倍。人均月收入达到400元,比总厂高25%到1倍。产品质量大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上海18家企业原来用当地印铁制罐产品,现在改用这个厂的产品。前不久意大利沙美公司来人检查我国近年引进该公司80多条皇冠盖生产线,专家们说:中国有的省的生产线已经报废了,唯独你们这条线产量达到全国第一,而且设备完好如新!”严格的经济指标表明:气雾罐生产线的设计能力为1000万支,这个厂已达到1230万支,产品合格率达到99.7%的欧洲水平,设备运行水平和保养水平超过原西德。中美合资的上海庄臣有限公司原来一直从美国购买气雾罐,现在决定每年从天津购买200万支,为雷达牌蚊子喷杀罐配套。
这场新旧机制的转换也是一场观念上的撞击。原来有一些职工认为新机制是“资本主义的管、卡、压”,有几名懒散惯了的职工上班时违纪,被处罚和除名后不服气,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喜人的实效,使人们的观念变了。青年邢元德说:“过去上班靠墙打盹,现在一上班就来精神儿,眼里全是活儿!”
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1990年底这个厂从“一厂两制”又向“一厂一制”过渡。他们以新分厂的做法为主,参照合资企业与联办企业的经验,在全厂实行全员合同化管理,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实行岗位工资全额浮动,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可升可降,并完善厂内待业、厂内退休、放长假和停薪留职制度。这样,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发展。1991年实现利税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1992年全年定货合同已满。现在这个厂已发展为一个拥有4种所有制形式、8个经济实体的印铁制罐公司,并着手办一个更大的精细加工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刘济华说:“只要有了好的企业机制,现代化机器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人手里,能够比在外国工人手里运转得还要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