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苹果冲击波——白水县脱贫致富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9-29
第2版(经济)
专栏:

苹果冲击波
——白水县脱贫致富纪实
本报记者 何加正
这两年,一场前所未有的苹果冲击波在陕西省白水县这块古老、贫瘠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激荡。
这里曾是仓颉造字之地。黄帝的史官创造了中华文化,但却未能消除这里的长期贫困。今天,历史终于悄悄掀开新的一页,富裕开始走进白水的山山卯卯。
这一切都是因为苹果。去年,这个只有25万人口的小县,产苹果6000万公斤,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元,税收400万元。预计今年可产苹果1亿公斤以上,总收入达1.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提供税收1200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白水苹果栽种面积已达23万亩,农民人均1.1亩,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里特别的自然条件孕育出来的苹果,以其特别的质量和良好的品质,受到东南沿海各大城市、港澳以及东南亚市场的青睐,大有盖过胶东、辽南等老苹果基地后来居上的气势。年初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干鲜果订货会上,白水人摆出样品,客商蜂拥而至,3天订货1.7亿公斤。
苹果不仅给白水人带来了富裕,更打开了这块封闭土地的大门。如今已有100多个渭北汉子走出家门,为推销苹果长年活跃在广州、深圳等地,成为经营者。去年以来,先后有5个“泥腿子”走出国门到港澳、新加坡等地考察苹果销售市场。看看今天的白水,万元户、几万元户乃至十万元户已不鲜见,谁能相信这是一个著名的贫困县!
致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白水地处关中平原北部的渭北黄土台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带。在9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躺着2000多条沟壑。千百年来,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解放后虽历经治理,但一直是低产穷县,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100公斤上下,人均收入突不破百元。
星转斗移,岁月流逝。年复一年,白水人为了生存,在黄土地上刨食,愈刨愈穷,愈穷愈刨,形成了恶性循环。60万亩土地硬是未能使25万人口得以温饱。
80年代中期,初步巩固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市场初步发育的社会环境,加之科学技术的传播。终于使白水人有了重新认识脚下土地的可能。
在政府的倡导下,一部分农民率先起来调整种植结构,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做梦也未想到,这竟成为白水的新篇章,使经历数千年而贫困依旧的白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过去为吃饱饭一味地种粮,全县粮食未突破4000万公斤,如今一部分地改种苹果,粮食却达到9000万公斤。白水人称,这是实践中的辩证法。
还是那片土、那片地、那些山、那些水、那些阳光、那些风霜,白水变了个个儿。资源的劣势是绝对的吗?白水人作了否定的回答。他们说,一旦认识了自己,找准了位置,劣势就会变成优势。
发展,离不开超前的引导
有人登上白水县某个制高点,鸟瞰昔日满目黄土的高原,郁郁葱葱,不无感叹地说,这不就是规模经营!
这个规模是一家一户农民创造的。但也离不开领导者的超前决策和引导。一开始,白水县就认准了群众的力量,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栽种苹果。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组织。全县建起5个万亩方、140个千亩村、950个百亩园,形成了便于管理、服务和经营的规模效益。更重要的是,保证了76%的苹果栽植在优生区域,而其中绝大部分又在海拔900至1200米的最佳区域,为提高果品质量创造了前提。
在品种选择上的严格规定,更是这种超前引导的具体表现。现在,白水县的苹果优质品种达90%以上。市场上独胜一筹的红富士、秦冠、新红星、乔纳金、北斗等品种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使白水一下子领先于老苹果基地,也使得不太懂市场的渭北农民走在了市场的前列,自觉地走上了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超前引导和组织还表现在放手发动群众与传授科学知识、提供优质服务的统一上。发展苹果生产的过程就是白水县科技普及的过程。短短几年间,通过培训,白水县已出现1万多名农民技术员,平均每4户就有一名技术骨干。县里超前筹划、不失时机办起的苹果专业技术学校,已成为国家教委承认的重点中专之一。为解决分户种植而产生的各种困难,县乡村社纷纷建起各类服务组织,产前、产中、产后,基本事事有人管。组织和服务成为农户和市场的强有力纽带。这些是白水苹果业一年一大步,几年就登上新台阶,令人刮目相看的重要原因。震荡,寻求新的平衡
苹果不仅富裕了农民,也带动了白水的行行业业。供销社长期亏损,如今有了苹果,去年获利200多万元;大批客商涌进白水,又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一批以苹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诞生了;更可喜的是,一位港商看中白水,要投资上千万元建立优质苹果基地;得益最明显的还是县财政,补贴县的帽子正在摘除。
苹果也带来了另一种震荡。机关里,一些干部发牢骚:“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两亩苹果园”,“眼里看文件,心里想秦冠”;几年前,一些争着农转非的人,如今又挖空心思非转农,想得到几亩苹果园;曾经争相进城的小商小贩,也忙不迭地打点锅灶还乡。冲击最大的还是远离城镇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人无心教学,去经营家庭果园了。
这是一种发展中的震荡。县里的同志是乐观的。震荡会带来新的发展。对于党政机关,目前提供的不正是分流、消肿的好时机?当然,也需要有新的平衡措施,比如民办教师。几年的实践,使白水人深感教育是立县之本,教师队伍必须稳定,有些乡村已鼓励中小学自办果园。但更好的出路还在水涨船高,增加民办教师收入。领导者相信,只要发展了就好办事。
震荡中的白水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走出贫困,迎来的是小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