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黄岭黄土变了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6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黄岭黄土变了金”
本报记者 官建文
“做饭不烧柴,用水有‘自来’,灶台镶瓷砖,厨房无黑烟。”这是记者今年2月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黄岭村采访时即兴写下的一首顺口溜。
记者看到,这个坐落在黄土坡上的村庄,家家都用沼气做饭,户户有省柴节煤炉灶,灶台一律白瓷砖铺面,干净又漂亮。讲究的人家,厨房粉刷一新,已看不到旧日烟熏火燎的痕迹。
黄岭村人都说变化始于办沼气。
年已半百的村民黄光德说,沼气使“黄岭黄土变了金”。他拿出黄澄澄的芦柑一个劲地往我们手上塞:“这是喷过沼液的,又大,又亮,又甜。”黄光德家一年养几头猪,两口沼气池不缺原料,3亩果园和几亩水稻、蔬菜不缺有机肥。去年,他家仅种果和养猪就收入1.3万多元。有了沼气,再加省柴灶,这个四世同堂的10口之家,一年烧500公斤柴就足够了。
黄岭村1983年开始建沼气池。当时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46元,人均养猪不足半头,人均拥有果树仅0.7株。通过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和沼气综合利用,荒芜的黄岭后山绿了,房前屋后裸露的黄土上长出了绿油油的柑橙……
到1991年,黄岭村已达到人均养育肉猪1头,人均产果500公斤,户均一口沼气池,冬季户均种蔬菜1亩。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全村在8年间人均绿化一亩国土。这个500多人的村庄,封山育林使之绿化的山地有320亩,人均种果树50株。
过去遇上天旱,全村要到两三里外挑水吃;现在封山育林涵养了水源,不但饮用水不缺,并且利用山坡地势引来自来水。
黄岭村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人经考核合格获得证书的农村能源技术人员。这些农民技术员已先后到过广西6县传授技术,指导兴建沼气池和省柴节煤炉灶,就连广西农学院的教学沼气池也是他们承建的。
记者在恭城县走访了五六个村,所见与黄岭村大同小异:沼气、省柴灶、庭院经济。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唐咸明介绍说,几年来,经过上上下下多方努力,农村能源建设已在恭城县全面铺开。
去年,全县600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和7000多个沼气综合利用户,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种养业,总共增加收入2100多万元。沼气为许多农户脱贫致富立了功,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