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孔雀为何东南飞?——对衡阳市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的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孔雀为何东南飞?
——对衡阳市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的反思
据人事部门统计,1984年以来,我市从外省调入专业技术干部1352人,调往外省的691人。尽管我市人才引进工作得到各方面的肯定,但有识之士却从中看到一些隐患:一是外流人才逐步朝着高文化、低年龄的层次发展。有些单位业务骨干流失,一批拔尖人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徘徊观望、等待时机;二是人才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开放城市,而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很少有人前往。1987年至1990年,我市调往外省的520名专业技术干部中,有264人调往广东等地,约占总数的50%,去年以来比例已上升到80%,还有些人或停薪留职,或干脆户籍、档案、工资关系等“五不要”,南下广东等地自谋出路,寻求发展。
今年5月,市人事局对100多名南流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到34封有代表性的回函。关于调离原因,有14人次答“经济收入低,生活不宽裕”,答“在原单位得不到合理使用,难于一展才华”的最多,有21人次,答“住房困难”的13人次,“照顾家庭”的8人次,“职称受限制”的6人次,“专业不对口”的5人次,其他(一般是指在原单位受打击排斥和人际关系紧张等等)5人次。
一位25岁的女大学生在回函中说,她是学中文的,在原单位的工作却是描图,职称往哪都套不上,自己的业余创作还被他人署名发表,她感慨万分:“单位没有把我当人才,然而等到我调动之时,厂里却说杜绝人才外流,这实在是荒唐,难道人只能在走时才有‘才’吗?!”
有挽留之意总算还有点爱才之心。据人事部门调查,有些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迫不得已提出调离申请后,竟限时离厂,否则停发工资,腾出住房,令申请者心寒。何工程师曾荣获过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三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但其原单位晋升职称却是“排资论辈加关系”,人事部门一再给厂里做工作,增加中级职称名额,好不容易才解决了他的问题。他愤愤不平地写道:“某些人一不会画图,二不能看图,三不懂技术,四不懂搞生产,就因为与某些领导关系好,晋升工程师第一批就能通过。”这些事情在科技人员心中投下了阴影,东南沿海地区求才若渴的气氛强烈吸引了他们。回函的34人中,认为原单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工作做得好的仅3人,有17人和14人分别回答“一般”和“差”。而与此成反比,回答现在工作生活情况“十分满意”、“满意”的分别是6人和23人,回答“一般”的5人。一位调往广州钢铁厂的护理师回函说:“广东人为得到一个必需人才,会同时考虑到住房、夫妻分居、照顾父母等问题。在我的调动中,人事部门就考虑要给我的父母迁户口、办理农转非问题,我自己并没有提出”。
一位在原单位用非所学的大学生在信中说:“我目前从事出口贸易。厂长对我很信任,我可以放开手脚干活,为单位解决了很多问题,接了不少合同,被提为主任科员,工资福利待遇也比一般人要强。”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逾10万科技大军中,18%的人处于半闲置状态中,而真正从事技术开发的只有15%左右。一些高精尖技术成果推广率不高,有些还锁在抽屉里。
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靠引进人才使经济腾飞了。内地怎么办?关键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有才之人“归心到此切,不忍更南飞”。
湖南衡阳市人事局李泽山 黄国祥 邹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