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让场馆得到充分的利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采访手记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4
第4版(要闻)
专栏:

让场馆得到充分的利用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采访手记之二
武汉地区十一所高校新建和整修了自己的体育场馆,使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部竞赛得以在校园内进行。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观看比赛。
十二座体育场馆的整建,将武汉地区高校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推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中南财政大学的体育场,是大运会主会场,投资一千二百多万元,很够档次了。按照国际标准铺设的塑胶跑道,比武汉市新华路体育场精度还高,是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唯一能够用作全国大型田径比赛的场地。
有了这么高标准的“硬件”,如何管理和发挥作用,也许在建设之前就该作出规划。可是,校方至今仍有不同的意见。
武汉工学院体育馆建成于一九八八年六月,当时就有长远考虑,照明、通讯、音响,自控系统等陆续完成了配套,每年都承接省内外重要赛事。大运会开幕前几天,这里还在进行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有些院校准备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兴办体育中心或业余体校,中南财经大学甚至提出利用草皮球场搞个足球俱乐部的大胆设想。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校园里的体育设施,主要应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不能舍本逐末。
兴建场馆的直接目的似乎是为了举办大学生运动会,而举办大运会说到底还是为了推动高校体育工作,为了育人。改善高校体育设施的决策不错,能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还需下个决心,既面向教学,又面向社会。本报记者 汪大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