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程子华同志战斗在冀察热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4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程子华同志战斗在冀察热辽
黄火青李运昌 赵毅敏 刘道生 段苏权 王国权
程子华同志逝世一年多了,我们这些在解放战争时期同他一起在冀察热辽地区工作和战斗过的同志,以无限深情凝就这篇文章,追思往昔那战斗的历程,深切怀念我们的老战友、好领导。一
冀察热辽地区包括热河全省、辽西走廊、冀东和察哈尔的一部分,地处华北、东北之间,控制着北宁、锦古、平绥三条铁路和渤海上的一些港口,是华北和东北的通道和联系纽带,是东北的屏障和大门。其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代理晋察冀中央分局书记、代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程子华同志,预见性地看到冀热辽地区在抗战胜利前后对于华北东北全局的重要性,他主持晋察冀分局工作时指示:“冀热辽区党委对开辟热河工作,在热河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应下最大的决心,认识开辟热河,对巩固冀东有很大作用,而且要把热河作为进一步开辟东北,直接配合苏军的前进基地。”1945年8月14日,程子华同志看到形势迅速发展,日军即将投降,决定建立热河省委,亲自派遣胡锡奎、王国权、段苏权等赴承德,筹建热河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并派杨雨民带一批热河籍干部回热河工作;同时指示李运昌率队挺进东北。冀热辽党委和军区决定由李运昌带领部队1.3万人,4个地委书记,地方干部2500人,分三路两个梯队挺进热河、辽宁,配合苏军作战。解放、接管28个县城和山海关、锦州等地,为全面开展冀察热辽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我党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刘少奇同志草拟的一份党中央电报指出:“热河和察哈尔两省我必须全部控制,东北全境我亦有控制可能。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工作,1945年10月下旬,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分局由程子华、肖克、罗瑞卿、黄火青、李运昌、赵毅敏、高自立、胡锡奎、欧阳钦、吴德、詹才芳等组成。由东北局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程子华同志任分局书记兼政委。由肖克任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为副司令员,罗瑞卿为副政委。1946年10月成立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程子华同志又兼任司令员。在整整三年中,程子华同志主持了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工作,当时下辖热河省委和省政府,冀东、冀热察2个区党委,2个行署,3个军区,15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70多个县(旗)市,有1600万人口,8000万亩土地,领导这一地区的党组织、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成了冀察热辽根据地,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二
子华同志在冀察热辽工作时期,狠抓了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三位一体的工作。
冀东和冀热察是抗日战争中创建的根据地。热河和辽西察东地区则是日寇及日伪“满州国”“蒙疆政府”统治了十三年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强化殖民统治,实行连保制度,进行“集家并村”,在热河长城沿线东起绥中县,西至独石口长达七百里、面积二万二千多平方公里制造“无住禁作地带”(无人区),妄图阻断八路军向东北地区发展,凡不服从者,就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人民群众受到残酷的掠夺和深重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抗战胜利后,就全国而言,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但是这一地区日伪残余反动势力仍然盘根错节,其统治的社会基础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发动群众,彻底消除日伪的残余势力,使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成为打开局面创建根据地的首要问题。子华同志运用了毛泽东同志的阶级观点和主要矛盾的理论,同分局、热河省委的领导同志在正确地进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分析,准确地估量社会形势后,于1945年11月下旬决定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控诉复仇清算运动。由于人民群众对汉奸、特务和恶霸所代表的日伪残余势力充满了刻骨的民族仇恨,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热河全省便形成了暴风骤雨般的群众运动,横扫了日伪经营了13年的各种组织和统治机构(包括保甲制),使日伪殖民统治的社会基础迅速土崩瓦解。在把握发动群众对汉奸、特务、恶霸的控诉复仇清算运动这个中心环节的同时,还开展了敌伪人员的回头自新运动。在发动群众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分局和省委注意掌握政策。通过这一运动,极大地教育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人民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第一次站了起来。我们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起了一批县、区党政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了工会、农会、扩充了军队;促使近千名一般的汉奸、特务、伪军宪警人员向人民低头认罪,悔过自新,得到宽大处理;少数罪大恶极分子受到镇压。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受到热烈拥护,根据地开始建立了。子华同志对这场群众斗争极为重视,当作创建和巩固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来对待。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分局其他同志一起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多次听取汇报,研究政策,指导工作,使这一伟大斗争获得成功,受到党中央的肯定和赞扬,并为东北和全国其它地区提供了经验。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的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中指出:东北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在东北和热河站稳脚跟。热河省委发动群众斗争的指示可以适用于东北。
在冀察热辽实行土地改革,是创建和巩固根据地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人民群众摧毁了日伪统治的社会基础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热河曾是满清皇族领地和功臣封地区域,土地高度集中在贵族手中。民国和日伪时期,土地仍然集中在大地主、恶霸、高利贷者和汉奸的手中,农民受到残酷的盘剥和压迫。现在他们要求得到土地,争取彻底解放,当家作主人。子华同志和分局把握着运动的进程,在开展清算复仇运动一两个月后,就及时引导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将减租减息转为“将高度集中的土地走向分散”,土改运动在热河、辽西蓬勃展开。到1946年5月底,据热北、热西、热辽、热东地区和平泉等县的统计,农民群众已获得土地48万多亩,粮食10多万石,还有房屋、牲畜、衣物等。党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冀察热辽全面推开。到1948年3月,全区有65%的村屯进行了土改,共分土地800多万亩,粮食74万石,牲畜20万头。分到土地的农民共80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以上。土地改革运动,大大地推动了根据地的生产、扩军、支前等各项工作,巩固了根据地。热河和冀察热辽全区的土改运动走在全国前面。
子华同志指导冀察热辽的控诉复仇清算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把握党的政策,并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抵制错误干扰。1947年秋,土改工作中出现了“左”的苗头。正当分局在调查并纠正这一问题时,这一年冬天,当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代表东北局到热河视察工作时,批评土改搞“右”了,并要求推广他的贫农分好地,富农分坏地,地主分山地的被称为“老牛赶山”的典型经验。分局的同志将这件事报告了在前方作战的子华同志。子华同志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这是错误的阶级分析,不符合党的路线和政策,明确指出土改工作应解决“左”的倾向。对此高岗始终耿耿于怀。直到解放后,子华同志还因为这件事受到高岗的责难。三
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和扩大人民的武装力量。子华同志和分局、军区,紧紧地抓住军队的建设和扩大工作。通过控诉清算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分局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在一些县,以县为单位扩兵组织团队,由县委书记负责,县委书记任团政委。日军投降时,我冀热辽的部队不到3万人,到1948年,冀察热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到30多万人,其中主力部队20万人,先后编成第8、9、11三个纵队,4、5、6、7、8五个独立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炮兵旅,50个团。这支英勇善战的野战军及地方部队,逐步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于保卫和巩固冀察热辽根据地,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作战,是东北战场上的重要力量。
在子华同志的主持下,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十分重视根据地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革命文化建设。在控诉清算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中,在对敌武装斗争中,注意锻炼和发展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发展党员10万多人,壮大了党的力量。子华同志牢记毛主席在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指示,加强全区的党组织、军队和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重要问题上亲自抓。1945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向东北和热河大举进兵,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妄图一举歼灭解放军。1946年7月蒋介石彻底撕毁停战协议,全面内战爆发,敌三个军进犯热河根据地,占领主要城市和重要交通线,气焰嚣张;与此同时,原伪满残余势力和土匪又乘机配合国民党军的进攻,袭击我地方政权,杀害我干部;地主向翻身农民反攻倒算,企图摧毁我新建的根据地。面对极端艰难困苦的严重形势,有一些干部缺乏胜利信心,情绪低落。一些党组织出现不敢斗争,组织涣散的状况。子华同志和分局同志着重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亲自主持会议,写文章、作报告,分析敌我形势,鼓舞斗志,扭转不健康的情绪。1947年4月份,根据中央精神,冀察热辽军区组织野战部队,形成拳头,开创对敌作战的新局面。但有的地区没有认清新形势,存在右倾思想,不执行分局的指示,而是强调分散作战,打游击战。子华同志派分局同志与这个地区的同志谈话做工作,并改组了区党委。很快,这个地区就组建起两个师的野战军。四
子华同志根据党的政策和要求,正确地处理了内蒙民族问题。
1945年12月,我军在接管热北时与“东蒙自治政府”武装和子章的骑兵师发生了冲突。和子章的部队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上层民族人物、封建王公地主的武装,是以伪满铁血部队残余人员为基础搞起来的,有较大的破坏性。他们游离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事发后,子华同志立即和李运昌等分局的同志研究,认为涉及民族问题一定要慎重。鉴于和子章没有接受国民党的收编,从我党民族团结和实行革命统一战线的大政方针考虑,对和部采取争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在策略上采取以谈判为主,以军事斗争为辅的做法。并请中央派乌兰夫同志协助处理。经过谈判以及必要的军事行动,对和晓以民族团结和革命的大义,终于使和子章转变立场,加入革命队伍。改编和部为蒙汉联军,派一些红军干部到这支部队任职,并由李运昌同志兼任蒙汉联军司令员,使这支部队成为革命的武装力量。同时,使昭乌达盟和卓索图盟16个旗县,东西长达700公里的地域成为冀察热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和子章的部队是“东蒙自治政府”的主要武装力量,改编了和部,为内蒙古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抗战胜利后,我党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正确解决内蒙古问题,是我党战略思想的一部分。1946年初,我军已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晋察冀的局面已经打开,冀察热辽整编了和子章部队;同时,我党派遣一大批蒙古族和汉族干部进入内蒙地区,乌兰夫同志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已于1945年11月在张家口成立。但是,蒙古上层民族人士、右翼民族分子组织的“内人党”,在乌兰浩特建立的“东蒙古自治政府”,仍没有放弃所谓“独立自治”的主张,尚动摇于我们和国民党之间。
根据中央的要求,1946年3月5日,子华同志主持分局讨论东蒙问题,认为解决的条件已经成熟。分局于7日电报中央,请派乌兰夫同志来承德处理东蒙问题。4月3日我党以乌兰夫同志为主与“东蒙自治政府”的代表哈丰阿、特木尔巴根、博野满都等进行谈判,子华同志和分局全力予以协助。双方都同意内蒙古的统一自治,但问题的焦点是由共产党领导还是由“内人党”领导,是在我党领导下开展民族自治运动还是搞什么“独立自治”、“高度自治”。乌兰夫同志和子华同志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确定立足于团结,坚持我党领导,实行民族自治运动的方针,采取会下工作与会上谈判配合,多做有影响的上层人物的工作的办法。子华同志赞同乌兰夫同志提出接受哈丰阿和特木尔巴根加入共产党的要求。经过艰苦的工作,双方协商一致,宣布解散“内人党”,撤销“东蒙自治政府”;确定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统一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这次会议史称“四三”会议,解决了内蒙古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实现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团结了蒙古民族各阶层和内蒙古各族人民,壮大了革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子华同志和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协助乌兰夫同志作了大量工作。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子华同志以大兵团作战的气魄和军事指挥艺术,率领冀察热辽20多万野战部队纵横驰骋,保卫根据地和参加辽沈战役。
抗战胜利后,经过暂短的国共和平谈判,蒋介石就开始发动内战。蒋为了确保其进攻东北的通道北宁线的安全,先后派遣十三军,五十二军,第五、五十四、四、一九五等师和九十三、七十一军以承德为主要目标,大举进犯热河。热河是我第一个全省解放的根据地,对我东北战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子华同志和肖克、运昌同志的指挥下,我军不畏强敌,坚决地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避敌锋芒与敌周旋,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薄弱环节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古北口、杨树岭、小寺沟和桲椤树四大战役的胜利。歼敌3.1万多人。这不仅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保卫了承德,保卫了冀察热辽,而且对东北以致全国战局的好转,也起了重大作用。
1947年春,全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敌人在许多地方正在失去优势和主动权,整个战局已经转变为人民解放军稳步前进收复失地的局面。4月冀察热辽分局在林西召开了全区党代会。子华同志在会上所作的《关于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分析了全国的形势,正确地提出:现在应转入运动战为主,配合以广泛的游击战争的作战,变被动为主动。要求全面动员与组织更大的力量,实行全面大反攻,为争取全国胜利而斗争。这次党代会,实际上是全区战略性反攻的总动员会。根据中央关于将地方军和野战军分开的指示,中央分局日常工作由黄火青同志主持,军区工作由李运昌同志主持;子华同志和军区参谋长黄志勇,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同志组成前线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第五、十三、十六、十七、十八旅和骑兵旅,以热河为主战场,开始了战略反攻。
这一年,冀察热辽敌人还比较强大,我们还不能进行战略决战。子华同志的夏季作战方针是:集中进攻敌军分散的小据点,积小胜为大胜。在两个多月里进行了围场、隆化、北票战斗,共歼敌八千余人,收复了赤峰、围场、宁城、建平、凌源、北票等市县,控制了锦承铁路中段,使热中、热东、热辽、热西连成一片,有了广大后方。在战斗中,我军受到锻炼,大大加强。秋季则采取集中兵力对敌进行大的作战和出其不意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在辽西的梨树沟门、杨杖子(两次),子华同志指挥三个纵队,整团、整师消灭敌军。尔后,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在北宁铁路进行了兴榆、锦兴、锦义等铁路的大规模破击战。50天秋季攻势,我军在热河集中9个师兵力,歼敌一个军部、二个整师、四个师大部、三个师一部,共二万八千人。使冀察热辽的军事态势,在战略上我由劣势转变为优势,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直接配合了我东北战场的作战,受到东北军区的通电表扬。
1948年,全国的战略决战形势在逐渐形成,毛主席、党中央部署三大决战。根据东总的命令,9月12日起,子华同志率领冀察热辽部队第8、9、11三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开始了大兵团作战。先后攻占了缓中、兴城,切断了敌联络东北和华北的大动脉——北宁线,使东北卫立煌集团不能退入关内,使华北傅作义集团不能向东北增援。这一行动,实现了毛主席关于“闭门打狗”的战略方针,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帷幕。接着,又指挥8、9纵,肃清锦州外围据点,切断锦州与义县敌人的联系,孤立了锦州敌军。
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关键在于能否拿下锦州,而能否攻克锦州,则在于能否阻止从葫芦岛登陆的援敌的进攻。蒋介石为挽救东北战场的败局,先后调集到锦西葫芦岛地区向锦州增援的兵力达十一个师。蒋介石亲临葫芦岛指挥战斗,可见,他对于增援锦州的决心之大。子华同志受命率第4、11纵和三个独立师阻击敌人,保证我东北主力攻占锦州。
子华同志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了这场空前艰苦的大规模塔山阻击战。子华同志首先进行了正确的科学的阵地部署。战前将阻击阵地放在塔山一带。子华亲临阵地观察后,果断地决定将原来部署在制高点白台山的主要防御阵地,调整为以塔山村为主要防御阵地,部署主要的实力和配置密集兵器;而以白台山为辅助防御阵地;在广大防御面上掌握雄厚的突击力量和纵深的火力配系。其次,在防守战术上运用冀中宋庄战斗经验将掩体挖在墙两边,既能阻击,又能隐蔽。战斗打响后,敌在空军和海军炮火的支援下,每天总攻两至三次,每次三至四个师的兵力像潮水一样向我塔山村阵地轮番连续进攻。我解放军则浴血奋战,杀得敌人尸横遍野,顶住敌人连续六昼夜的进攻,使其不能前进半步,确保了我军攻占锦州,并对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而子华同志所指挥的野战阵地坚守防御,正确地选择了防御要点,重点设防,重点守备和积极的防御作战的塔山阻击战,成为我军战史上最著名的战例之一。
子华同志对冀察热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他的业绩永垂青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