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我国小康社会的生活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小康社会的生活标准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分别拟定了全国、城市、农村3个小康生活标准。
全国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0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基尔系数为0.30—0.35;贫困人口比重在5%以下;人均年收入为1400元;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5平方米;人均日摄取热量为2600千卡,蛋白质为75克;恩格尔系数为47—49%;人均文化用品及文化教育、生活服务支出比重为16%;平均期望寿命70岁;中学入学率为55%—60%。1990年,全国接近小康标准的程度为57.7%,未来10年,由于基数增大,各项指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也增大。
城市小康生活标准共有15项指标:城市居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人均居住面积8—10平方米,3口人住上两居室,住房成套率为60%;人均收入2380元;恩格尔系数为44—46%;人均每日摄取热量2600千卡,蛋白质80克,脂肪75克,平均预期寿命为70岁;普及9年制教育,中学入学率为90%;平均每3个识字人口每日有1份报纸;每周工作日为5—5.5天,普遍建立每年两周的休假制度;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为9平方米;基尔系数为0.26—0.30。
农村小康生活标准: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元;收入分配趋向合理,基尔系数在0.3—0.4之间,消费结构显著改善,恩格尔系数低于50%;营养基本满足需要,蛋白质日摄入量超过75克,人均衣着支出超过70元;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比重高于80%;电视机普及率超过70%;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重高于10%;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0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超过90%;用电户比重高于95%,已通公路村比重达85%以上;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超过70%;享受五保人口比例上升为90%;万人刑事案件发案件数为5件以下。
据专家评价,这套指标体系既未脱离中国的国情,又可以进行国际比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套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9月12日《中国消费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