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出路就在脚下——大雁矿务局转换经营机制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5
第1版(要闻)
专栏:改革开放换新颜

出路就在脚下
——大雁矿务局转换经营机制纪实
本报记者 段存章
又一颗改革新星在祖国北疆升起。它就是地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大雁矿务局。
国庆前夕,记者来到这个拥有近3万名职工的国家二级企业,目睹它的风采,令人振奋。这个局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发展第三产业,转换经营机制迈出了大步。被能源部命名为现代化矿井的一矿,是高产高效试验矿,随着机构的变革,全矿职工从过去的5005人,精简到现在上岗只要1336人。人员大幅度下降,今年1至9月,一矿四项硬指标反而创出奇迹。
原煤产量:1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0%。
安全:百万吨死亡率为0。
全员效率:每工为5.337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倍。
效益:去年亏损1186万元。今年1至9月盈利283万元。
一矿的成功,使人们既看到改革的潜力,又看到改革的紧迫。
一矿矿长张喜武说:“煤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已使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虽然现在改革难,但不改革今后更难;如果说改革有风险,那么不进行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
大雁一矿局级机关带头消肿去臃,减下来的富余人员纷纷投入兴办第三产业。他们走出矿山,游向“大海”,短短数月已在北京、长春、齐齐哈尔、大连、满洲里等城市新开10多个经贸“窗口”。
从“头重脚轻”到“脚重头轻”
办公时间,记者来到一矿机关大楼,楼内清静,门牌稀落,室内空闲。矿机关综合办公室主任董德礼轻松地介绍情况:
“大肿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被割除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室的拥挤。过去矿办公楼一间办公室挤六七个人还不够用,现在每人一间办公室,还闲着8间。腾出一座办公楼改为宾馆对外营业。机关原有电话机40多部,现在留下15部。”
“总的看,机关从‘乱哄哄’里解放出来,由‘头重脚轻’变成‘脚重头轻’了!”董主任说。
一矿机关动了一次大手术。原有24个科室撤消与合并为4个办公室(安全生产、经营、政工、综合),全矿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取消了13个区级单位和63个段队。机关人员原有188人,现在减到36人。一位留任的办事员说:“我1人干了9人活。”矿领导分析说:“这么看不对,你现在是1人干了1人活,过去是1人的活被9人混着!”
35岁的一矿矿长张喜武谈笑风生:“从我矿新体制运行情况看,总的说路子是对的。过去我管5000人,大墙之内管,大墙之外也管,居委会、民兵连、医疗卫生、治安保卫、防火防盗,挂着二三十个机构的组长,连两口子离婚也找我。现在只管1300多人,集中精力抓生产,真正恢复了矿长应干的工作。”
最根本的变化是,人才流向变了。过去干部职工朝着“官”路拥挤,如今向施展才华的生产第一线奔波。从逆向到顺向,企业“选贤一人多职,用兵一岗多能”,井下工人的文化素养发生质的变化。知识型的人多了,技术型的人多了,有利于适应井下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据劳资部门提供的《一矿采掘队改革前后职工文化程度对比》:综采队大中专学历的由5人增加到11人;掘进队大中专学历的由2人增加到13人。一矿实行四班编制,三班生产,腾出一班轮训,三五年后井下采煤工人文化达到高中以上,可告别“文盲采煤工”。
大刀阔斧先砍谁
“除了割肉疼,就数减人难”。局长何福林接到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批准大雁矿务局一矿实行高产高效实验矿的方案后,第一个找到张喜武商量:这次是先从下边往上减,还是先从上边往下减呢?两人得到共识:“还是大刀阔斧先砍头吧!”
矿级领导干部有13名,要减到6人,留谁,去谁,矿长很为难。矛盾摆到局务会上,也摆到矿务会上,两级领导干部共同讨论一个议题:减人如何先换脑?领导层的思想也是很复杂的。“怕出乱子不敢减,怕得罪人不想减,怕伤感情不好意思减”。种种顾虑被多数人立意改革的新观念说服了:“我们虽然建成质量标准化矿井,奖状、锦旗挂满会议室,但全员效率每工只有1吨多,而且政策性亏损年年增长,这叫什么先进?”先进的观念战胜了落后的观念,一矿的领导干部轻装走上精简之路,仅两天时间,该留的安下心来继续工作,该去的愉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职工盯着机关精简,敢不敢动沾亲带故的人。矿办公室按照工作定员,准备减掉两名文书,一个叫苏秀文,她是矿长张喜武妻子的姐姐;一个叫尚晓萍,她是局长何福林老伴的侄女。但出乎人们意料,矿上公布第一批减员名单里,把这两位女文书列在了前边。当38名矿队级领导的亲属先被减下来后,职工们觉得领导动真格了,这个无声的号召比长篇讲话动员威力大。这是共产党人战争年代“我先上”精神的再现!
在精简中,矿务局领导提出以“亲人心肠”关心不同岗位的人员。对一矿投产做过贡献的老职工,尽量按照他们的意愿,安排在适当岗位,由井下调到地面岗位的,基本工资不降;对被减下来的纪检干部和安检人员优先妥善安置;对因公伤亡人员的家属,安排在地面辅助单位,尽量照原工种安置;对受到降级、处分人员以及有劣迹的人员,分别做过细的工作,使他们安心在新单位上班。
得人心者,得安定。大雁在一批批精简人员中,层层采取考试、考核的办法,实行公开、平等竞争,被减人员没有上访的,没有告状的,更没有闹事的。机关女干部高秀风刚减下来时,街上见到矿长不说话,一扭头走开,后来她承包商店几个月,见到喜武笑着说:“张矿长,我请你客!”张问:“不生我的气了吗?”她说:“发财了,笑还笑不够呢?!”
搭梯下楼 扶镫上马
对首批减下来的3700多人,大雁矿务局成立了开发创业公司。经理张崇升在开业典礼上说:“我们不是失业,而是来创业。你们有风的可以使风,有雨的可以使雨,看谁能耐大!”几句话搅得人心动,手发痒。“我想养羊!”“行!”“我想养鱼!”“行!”“我想种蘑菇!”“行!”张经理回答得很干脆。
人群中站起来一位汉子说:“我想采石头!”张经理瞅瞅这位三十六七岁、干过近20年政工干部的李玉学,提高嗓门说:“以前你管人头,如今抓石头,我支持!”李玉学当过党支部书记,他带领150人上了山。新开的建筑石料,找到销路。
就业的出路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大雁矿务局鼓励和支持职工,走开发创业之路:
——开渠放水。就是先开渠(上项目),后放水(减人)。他们开发新项目,新成立了大型采石场、采沙场、服装、农业队等几十个企业。他们发展外向型经济,劳力输出国内外,开辟劳务市场。仅开发创业公司就安置被减人员1419人,今年到8月末实现利润115万元。
——逐步断奶。矿务局给开发创业公司10项倾斜政策。其中凡到公司的职工,不论干什么活,第一年按地面工种支付100%工资,以后逐年递减20%,五年后自负盈亏。并规定被减人员奖金比地面其它单位职工每月多10元。
——输血急救。对开发创业公司给予经济扶持,先注入50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无偿调拨车辆、设备和提供厂房。对集体、个人兴办的企业,如果资金短缺,局里适当给予支持。
——换岗培训。开发创业公司抓紧转岗人员的职业培训,先后培训了瓦工、电工、钳工、钢筋工、电焊工、木工、架子工等技术工种,使技术工人基本满足开发新项目的需要。摆脱“小而全”培育“一条龙”
人减了,安置了,并非万事大吉,大雁矿务局领导深思着一个尖锐的问题:过去精简搞文字游戏,机构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新的经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经营机制照常运转,转来转去,逼着你旧病复发。
今年初,为了确保高产高效试验矿的顺利运行,大雁矿务局成立了“平滑过渡”机构——综合服务处,专门为试验矿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专业化管理逐步完善,他们理出“五条小龙”:培训中心、销售公司、生活服务公司、机电公司、汽车运输公司。
大雁矿务局把物资供应工作作为全局配套改革的重点探索。他们打破各单位封闭式的物资配送制,成立了全局物资供应公司,实行物资配、送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通过全局物资平衡,调剂压缩了库存,活化了资金,仅一、二矿就减少储备金占用90多万元。
眼下,新的经营机制已初具规模。他们从开发内部市场入手,建立商品化买卖关系,将过去大量存在的无偿服务,转变为社会化有偿服务。
告别“小而全”,大雁矿务局的经营机制正朝着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的目标转动!
(附图片)
上图:一矿矿长张喜武(右一)在井下检查组织煤炭生产。左图:大雁矿务局武装部干部李新同志自动要求离职,和几名精简下来的人员共同承包经营局工会经贸公司。这是李新在热心为顾客服务。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