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具有战略眼光的竞争——我国博士后流动站的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具有战略眼光的竞争
——我国博士后流动站的成功之路
新华社记者 刘军
1984年5月,著名美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向邓小平建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制度。一年以后,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在北京、上海诞生。一批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在经过两名博士导师的推荐和严格的评审后,从美、英、法、日、澳等国家和国内的一些高校、研究所相继进站。
“中国开始了具有战略眼光的世界竞争。”当美国科学家得知我国试行博士后制度时,马上作出反应:“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该培养一部分带头的高层次科研人员。”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奥·澳林斯通过调查认为,中国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为在国外的留学生创造回国工作的“科学殿堂”。
博士后制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发达国家。它遴选一些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一段时间里从事更深入、更综合的研究,拓宽知识面,提高独立研究的工作能力,使之较快地成为高级科研人员。
目前,我国已在156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27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有952名博士进站工作。
静水中的一股活流
遍布全国29个大中城市的278个博士后流动站,包括理、工、农、法学等门类的42个一级学科,覆盖了国内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1/3,并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设备,给优秀青年博士提供了自由选择、施展才华的场所。
根据“自愿、择优”的原则,规定各单位培养的博士不能进本单位同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做第二期博士后的(二年为一期,每人最多做两期),也必须流动到其他单位的博士后流动站。正如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说:“博士后流动站犹如静水中的一股活流,是一种流动的科研体制结构。”
博士后制度引进了人才流动、信息交流、平等竞争等机制,使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使学科发展充满生机。
许多留学回国博士生进站后,还利用他们与国外有关学术机构、团体和组织的联系,广泛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厦门大学两年来招收了16名博士后,其中留学归来的博士10名。他们除承担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外,主动接受近30项各类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外合作研究资助金200多万元,得到国外捐赠和长期借用的仪器价值30多万美元,建起了两个国内一流的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室。同时有1/3的博士后出国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合作研究。
过去,中华儿女远渡重洋赴西方发达国家应聘做“博士后”;今日,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十几位“洋博士”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的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外籍博士后,进一步扩大了国际间的人才与学术交流,增加了中国博士后制度在国际上的声誉。
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
虽然博士已是人生学历的顶峰,然而博士后们仍在继续登攀,因而,有着“博士的平方”之称。他们年富力强,思维敏捷,正处于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
今年7月,据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对进站较早和已经出站的261名博士后抽样调查,他们共承担和参与了414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高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探索性较强的科学前沿项目,立下赫赫战功。261人中有19人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申报和获得专利10多项,在国际和国内一级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748篇,明显高于不做博士后的同类人员。
尤其是112名留学回国博士在流动站工作期满后,他们中的60%经“双向选择”留在设站单位,其他人也经过竞争进入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他们绝大多数获得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有26人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各行业的专家认为,博士后中的一些人已经或将成为新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我国第一位博士后洪志良,在瑞士苏黎士高等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即踏上了回国的路途。他说:“促使我回国的原因是能进流动站,否则还会犹豫。”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欣然接受他到复旦大学固体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并配备了两名年轻教师当助手,专门开展微电子新兴技术的研究。在站两年期间,他完成了博士后研究课题“高值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PCM144403集成电路分析,填补了国内空白。他精心制作的人体心脏起搏器,已在瑞士批量生产。现在,洪志良被复旦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聘为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流动站博士后王庆国,在新兴交叉学科——机器人的动力学辨识及控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短短两年里,他创造发明的“机器人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国际上十多年一直悬而未决的控制系统解耦难题。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使我国高级科学人才的培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