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大学生运动会应如何办下去——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采访手记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10-05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大学生运动会应如何办下去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采访手记之三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从1982年创办至今,10年来已经举办了四届,人们一直在寻找一把标尺,为大运会竞技水平定位。在武汉各大学校园里,与此有关的议论很多。水平低了,好像不够劲,面子上过不去;水平高了,又让人怀疑运动员的身份和来历是否清白诚实。
大学生运动会是为在校大学生举办的综合性运动会,借以检验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效果,即便有一些退役的优秀运动员或现役体工队选手进入高校学习,也不应在大运会上与普通学生争夺奖牌。这一点,主办大学生运动会的国家教委等部门态度明确,规定也很严格。本届大运会开赛前,组委会就审查取消了60多名不符规定者的参赛资格。
从另一方面说,大运会赛场上的佼佼者应当产生于真正的大学生之中,又具有高于一般大学生的竞技水平。不然的话,大运会要么成了专业运动员的第二赛场,要么成了学校体育汇报评比,有违创办这项运动会的初衷。
在大运会比赛设项上,有些代表团也提出结合高等院校实际情况,重点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艺术体操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上作文章,积极发展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常设项目。使高校体育既有厚实的基础,又有闯出去参与竞争的能力。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搞了10年,已经成了很多高等学府体育工作规划中的内容。如何在组织办法、参赛条件、设项和奖励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使“育人”的宗旨体现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之中,主办大运会的有关部门将继续探求路径。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