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农家女“办洋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2-03-06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农家女“办洋务”
艾奇
“淮左古都”扬州,迎来了又一届“秋尽江南草未凋”。
扬州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政治军事重地,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古时外交活动的中心之一。1000多年前,日本赴唐留学僧荣睿、普照尊照日本政府的意愿南下扬州聘鉴真赴日。鉴真赴日也是从扬州开始第一次东渡的。这可能是扬州最早的洋务活动。元朝,洋人马可·波罗来扬州办“中务”,做总督三年。俱往矣,地球旋转到中国改革开放年代,扬州又出了一位“办洋务”的农家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丁章华。
江泽民总书记陪同金日成主席访扬州,星辉同时照临,激起了扬州人的自豪和兴奋。丁章华出面参加接待,客人满意,中央接待部门满意,并给予赞扬。乡邻们也为之高兴,消息很快传到靖江农村,丁章华的家人和孩童时期的要好们也为之振奋。
丁章华刚步入人生“不惑”之年,事业上正处于得心应手、生气勃勃之际。
丁章华当“官”,没有特殊的助推和拉力。但她也不否定一定的机遇,她曾坦然地说:“有了机遇,才能发挥才能;没有才能,有机遇也没用;最聪明的人,是最会积累知识的人。知识是自己的,时间靠自己安排。”十年动乱,她“乱中取静”。父亲在供销社收破烂,其中有很多好书,她就如饥似渴地偷着读,充实了荒寂的心灵。
1970年高中毕业,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参加大队挑河泥,广播喇叭里喊:“丁章华到县广播站去考试广播员。”突如其来的消息,却开始了她人生的转折。她的知识面广,嗓音清亮,普通话好,老师背后推荐,她被择优录取了。
县广播站的播音员还要兼组稿、编稿。到城里工作了,但没有门路报不上城市户口,每月还要回家背粮吃,家中米不够吃,只有背山芋。农忙时,工作之余,还要借自行车跑10公里路回家帮妈妈收庄稼。一天,为了赶时间,过小桥也顾不得下车,结果连车带人掉下河,被一老汉救起,给她换上刚过门儿媳妇的新衣裳,匆匆赶到广播站,幸好还差5分钟开机。以后再也不敢骑车过桥,也无钱买自行车。村中人都说丁章华是孝女,工资全养家了。
机遇来了,1973年大学招第二批工农兵大学生,她被选送扬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攻读英语3年,再回靖江任外文教师。1978年国门开放,旅游业兴起,她被调入国际旅行社任翻译导游,平生第一次步入“洋务”圈接触洋人。她不亢不卑,知识面广,口才流利,加之热爱扬州,旅游宾客投书表扬,给小费一律婉言谢绝。
说来也巧,在小学写作文时,老师出题:“我的志愿”。丁章华,小小黄毛丫头,竟洋洋洒洒地写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当外交官”。如今问她为什么那样写?她当时只记得一个为国争光的概念。真的做了外事“官”,又觉得搞企业更能磨练人。
1981年调任西园饭店任副总经理,1983年升任总经理,1986年升任外办副主任,1988年又任扬州市外办主任。在这段平坦的道路上她留下了一串发光的青春脚印。没有任何雕凿的痕迹。丁章华每天晚上都要写日记或剪报学习,在一个厚厚本子的扉页上写有她的信条:在事事得心应手之时,不可得意忘形,莫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当心前面有坎坷。
要问丁章华现在最缺什么?最不够用的是时间、精力和知识。她渴望自己所得到的时间能加倍。接待金日成、江泽民同志的前前后后,每天只能休息两小时,嘴唇被心火烧起几个泡。真想睡几天,可是她又风风火火赶到北京,检查江苏饭店的工作。江苏饭店是扬州人为江苏省设在首都的窗口。她从总经理谈到服务员,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听取批评建议。她认为听到反面意见,会使自己变得更谨慎,她不喜欢一呼百应,所以工作上无多大失误。她的深情厚意长久温暖着离乡背井工作在外地的年轻人。
领导上亲切地安慰她“辛苦了”。她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她认为:只要领导上这一句话就足够了。她回老家看到同自己一起挑猪草的姐妹,还在挑猪草,夏天蚊子咬、苍蝇叮,汗流浃背,繁重的活计累得她们像老太太了。自己现在的苦算得了什么?炎夏寒冬有空调。还算苦吗?
她既有朴实无华的本性,又有干练优雅的气度,丁章华善用自身的形象感染部属。她热爱扬州,她认定自己属于扬州,扬州在她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